第45章 李旦复立

神功元年

武则天对于李治废后的决定,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感,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如今光幕透露朕乃唯一的女皇,若非废后,李治的皇权必将遭受朝臣的强烈反对,甚至危及皇位的稳固。

她的眼神在烛光下明明灭灭,如同她一生中无数次在权力与情感的旋涡中挣扎,最终总能以坚定的意志和超凡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朝中大臣见此,趁机上书,力谏武则天复立李旦为太子,以稳固李唐血脉。

“臣等以为,李旦性情稳重,颇有乃父之风,立其为储君,可安民心,亦可为武周国祚长远计。”

群臣言辞恳切,字字珠玑,皆是深思熟虑之言。

然而,武则天心中却另有盘算,她想要延续武姓荣光。

侄子武承嗣,虽血缘稍远,却与她立场一致,更易被塑造成权力的延续者。

面对群臣的谏言,武则天微微一笑,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

“诸位爱卿所言,朕自会深思熟虑。然,储君之位,非儿戏,需考量周全,方能定夺。”

她的话语如同春日微风,既不直接拒绝,也不轻易允诺,给群臣留下遐想的空间。

朝臣们见武则天态度未明,纷纷进言,言辞恳切,试图打动这位女皇的心:“陛下,李旦贤德,深得民心,立其为太子,实乃国之大幸。”

其中,娄师德 更是声泪俱下:“陛下,大唐基业,不可一日无储君。李旦仁厚,有先帝遗风,实为最佳人选。”

武则天闻言,轻轻点头,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决。

她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诸位爱卿,朕何尝不知李旦之德?然,李显之例,诸卿可曾深思?”

朝臣们闻言,皆是一愣。

李显,那曾是他们中许多人的太子,他们的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有回忆,有惋惜,也有深思。

老臣们沉默了,他们曾亲眼见证李显从太子之位的荣耀到被废黜的落寞,如今,后世的言辞让他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

年轻的官员们则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他们或许没有亲历李显的起落,但后世的评价让他们对储君之位的考量有了新的认识。

“李显之立,非无前车之鉴。其软弱无能,难以承大统。朕非不念骨肉亲情,然国事为重,不可不察。”

武则天的话语掷地有声,让朝堂之上一时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