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点头,沉声道:“苏洵之言,颇为中肯。
李靖用兵,智勇双全,仁信并举,实为国之大幸。
我大唐有此良将,何愁不兴?”
长孙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深思,她轻抚着光洁的玉手,缓缓道。
“二郎所言极是。李靖之于我大唐,正如栋梁之于大厦,缺之不可。
他不仅在战场之上屡建奇功,更在治军与治国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光幕,仿佛能透过这神秘的界面,看到未来的轮廓。
“我大唐有此良将,国运昌隆,自是不言而喻。
但二郎,吾等亦不可忽视光幕带来的另一重启示。”
李世民好奇地望向皇后,等待她的见解。
“光幕虽不能让本朝之人直接透露本朝之事,却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全貌。
这不仅是一次次对过往的回顾,更是一次次对未来的思考。”
长孙皇后起身,踱步至窗前,目光远眺,语气温和却坚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大唐欲长久昌盛,不仅需有李靖这样的良将,更需二郎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预判未来的趋势,制定出明智的国策。”
她转过身,目光与李世民相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光幕虽有其限制,但若能善用,必将成为我大唐兴盛的助力。
二郎,我们应借此机会,深入研究历史,洞察未来,使大唐的国力更加强大,让天下百姓共享盛世之福。”
李世民听罢,深感赞同,他深知长孙皇后智慧过人,她的见解,往往能为他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观音婢所言,字字珠玑。
我大唐当以此为契机,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使光幕之上的每一字,都能成为我们前行的灯塔。”
二人相视一笑,仿佛已将光幕的限制,化作了推动大唐前进的无限动力。
光幕上又提到了文成公主入藏,李世民仔细观看后世发言后说道:“朕都已被尊为天可汗,却也奈何不了吐蕃?”
长孙皇后温柔地安抚:“二郎,文成公主的和亲,实则是一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她带去的工匠和技术,将促进两地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