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萧何:汉后安邦定国的幕后功臣

开国功臣与治国理政

(一)汉朝建立后所获的封赏与地位

萧何是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在秦朝时担任沛县主吏掾,因通晓法律、处事公平,在沛县有一定的威望。刘邦在沛县起义后,萧何一直跟随刘邦,并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朝建立后,刘邦论功行赏,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万户,位列功臣第一。他可以带剑上殿,入朝时可以不按礼制小步急行,刘邦还加封萧何的父母兄弟十余人,并特许萧何建造自己的相国府邸。

(二)制定律令制度,为汉初稳定奠定基础

萧何深知律令制度的重要性,在楚汉战争时,他就利用留守关中的机会,“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为汉朝建立后的律令制度制定做了准备。刘邦称帝后,萧何参照秦律,制定了《九章律》,这是汉朝的基本大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九章律》在秦律的基础上,增加了《兴》《厩》《户》三篇,形成了汉的《九章律》。同时,萧何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律令,如《户律》《厩律》《兴律》等,这些律令对汉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制定律令制度,萧何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汉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减轻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还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为汉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六、与刘邦的关系波折

(一)刘邦对萧何的猜疑

刘邦建立汉朝后,对萧何的猜疑主要源于萧何的才能和威望。萧何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和丞相,拥有很高的才能和威望,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刘邦担心萧何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因此对他产生了猜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何如何化解危机,自保其身

萧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化解了刘邦的猜疑,自保其身:

1. 自污名节:萧何故意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如贪污受贿、强占民田等,以降低自己的威望和声誉,让刘邦觉得他没有野心和威胁。

2. 送人质:萧何将自己的家族子弟送到刘邦身边,作为人质,以表明自己的忠诚和无意反叛。

3. 辞让封赏:萧何多次辞让刘邦的封赏,表现出自己不贪图权力和财富的态度。

4. 专注政事:萧何专注于处理政事,不参与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以避免引起刘邦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