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说是老江湖呢。
李善长的“诡辩”,连身处文官之中的常升都在衣袖里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谁要说古人无智。
让他和老李换位试试。
从奉天殿外百官聚首,赶鸭子上架的将他簇拥为“话事人”,再到小朱赶来,中间至多不过一炷香。
一炷香的功夫。
不仅要应付各路官员和门神故吏的高帽,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的同时,卖出人情。
之后还得想方设法,替已然实锤指使杀官罪名的“孔家”谋一条生路。
不说小朱如今为政已经成了气候。
几次都让他在朝堂诸多事务上吃了小亏。
为了削去宰相制独揽大权,老朱可是将朝野上下杀了个人头滚滚。
他如何敢越权?
所以必须得盘算好措辞。
想想什么样的理由能在老朱家父子俩这过得了关,同时保全自身,不至于被老朱家惦记上。
而他这羚羊挂角般,绝口不提如何对孔家判罚,“虚空”激化朝廷与北地读书人矛盾的一手,就像是神来一笔般,替朝堂百官打开了替孔家说话的思路。
果不其然。
当李善长仙人指路般点出了一条生路。
国子监忌酒即刻随同出列道:“启禀太子殿下,臣以为,韩国公所言不无道理。”
“今日上朝前,国子监中就有北地监生前来探听此事,神情恍惚。”
“臣以为,此事关乎秋闱取仕大计,不容小嘘。”
有了国子监忌酒的跟随。
朝堂文官中近半官员数都陆陆续续以各种借口,冠冕堂皇的出来表态。
乌泱泱的,在奉天殿中跪伏了一片。
请朱标看在国家科举大计的面子上,多多考虑。
看着这一幕。
龙椅上的小朱差点都要被气笑了。
要是说这话的人是宋濂,是常升,他信。
可眼下出来的这批,或是李善长的门生故吏,又或是与孔家有些情谊牵扯的文官。
若不是这些人确实是朱标自己在老朱在历经株连胡惟庸案中,筛查出来相对干净的朝廷干将,眼下还需要留用,他都有心再派人去查查,这些人的家底是不是如他们嘴上说的这般干净了。
感受着来自储君的怒气。
台下的官员们也个个低着头,以表恭顺。
但心中都暗自捏了把汗。
但回想着方才无论以何种由头或借口,总之没有明着替已经罪证确凿孔家辩驳一句,只是不断强调着秋闱试科举的重要性。
再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