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骏看向众人道:“李迪进来是九个,老吕可以拉一个,老王可以拉一个,十一个人足够了,其余人可以酌情入政制院候补同知。”
说着他看了眼可怜兮兮地盛度,犹豫道:“要不,老盛你也邀一个?”
盛度眼睛一亮,问道:“可以吗?”
“你说吧。”
“张士逊。”
盛度毫不犹豫地道。
张士逊今年五月其实已经致仕了,他都七十五岁,实在有些顶不住。
不过盛度和他是多年朋友关系,早年张士逊得罪刘娥被罢相,也是后来盛度向赵祯举荐才于明道元年恢复宰相。
虽然致仕,但盛度也知道老友不甘心,所以还是希望老友出山能帮他在政制院说说话。
至于张士逊现在已经是致仕状态倒是无所谓,唐宋时期官员致仕,一旦朝廷需要的话,往往就会起复。
比如后来的欧阳修晚年致仕,朝廷两个月后又行明堂大礼请他回去,被他拒绝。
所以只要赵祯下令起复张士逊基本就无碍了。
“那就这样,总共十二个人。”
赵骏看向赵祯道:“如此一来,我在的时候十二个人我可以拍板,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十一个人,单数多出一票也容易出决定。”
“嗯。”
赵祯说道:“好,就按大孙的意思办。”
“那我提贾昌朝吧。”
吕夷简叹了口气,相比于其他人,贾昌朝跟他关系较近一点,早年赵祯要一个老师讲经,就是他举荐的贾昌朝。
王曾说道:“我提议郑戬。”
“郑戬为人刚愎自用,不行!”
吕夷简反对。
赵骏想了想说道:“那就蒋堂吧。”
这样也是为了考虑政治平衡。
吕党这边有蔡齐、贾昌朝以及倾向于吕党的晏殊。
蒋堂、张士逊和盛度肯定是比较中庸那一派。
范仲淹、李迪入院都跟老吕头不对付,他们不至于加入王曾一派,大家却有共同的政敌。
那么王曾就有蔡齐铁杆,加上范仲淹和李迪一起对付吕夷简,四票对四票,还算平衡,可再加个人吕党就顶不住了。
所以为了维持平衡,就不能再给王曾加入。这样政制院的政治立场就还是赵骏当老大,坐看下面王吕内斗。
不管是对赵骏还是对赵祯以及大家来说,都是一个能够接受的结果。
政治平衡还是很重要。
“那就这样商议定了。”
赵祯最后拍板。
虽说是投票表决,实际上也就是说给外人听。
政制院终究是赵祯和赵骏说了算。
这样正式入院的人就是六个,晏殊,范仲淹、贾昌朝、蒋堂、李迪以及张士逊。
接下来就是候补同知,这些人权力必然没有以前晏殊和范仲淹那么大,且还会对他们隐瞒赵骏身份,形成院内与院外的信息隔阂。
但不管怎么样政制院候补同知也是如今的副相,有建议权,所以还是要慎重。
经过商议,最终由财政部的程琳,兵部的章德象,工部的韩琚,工商部的李谘四人为候补同知,位比副相。
确定名单之后,赵祯就下令起复张士逊,派人去他的府邸请他过来。
大概过了半个多时辰。
王守忠再次来到了垂拱殿,看着诸多候选者,宣布贾昌朝、蒋堂、李迪三人前往紫宸殿后阁!
其余人一脸失落,李迪心情倒是平复了许多,贾昌朝则是兴高采烈,蒋堂则颇为意外。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位置是官家给的,没有人敢闹腾。
三人前往紫宸殿,路上还遇到了张士逊,老头也是一头雾水地被人请来,便结伴一起进入了后阁。
阁中众人依旧就坐。
他们四人先向赵祯行礼,随后赵祯沉声道:“经过投票商议,你们四人从今日始,入政制院!”
“谢陛下!”
四个人连忙拱手行礼。
接着赵祯站起身,看向四人道:“朕知道世人很疑惑,疑惑为什么赵骏年纪轻轻,便能执掌政制院,既然你们入院,便有资格知道真相!”
他指着好整以暇地坐在椅子上的赵骏,轻声说道:“汉龙,来自一千年后的后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