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

考虑到惹怒赵骏的后果,赵祯思量再三,决定还是不犯傻,一切以赵骏的意思为主。

结果就是朝廷正式下发了淮南赈灾贪腐案的诏书,事情始末都发在了邸报上,还有汴梁的报纸也大肆渲染,将那些人的可恶公布于众。

一时间汴梁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都因为这件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满朝议论声音不绝于耳,对这些人的行径群起而攻。

说到底,宋朝官场确实黑暗。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几乎是常态,真正清廉和正义的官员只是少数。

然而朝廷中央官员其实更讲究清流名声,甭管私底下怎么样,至少表面上奉公守法,维持清官形象。

即便是夏竦这样的卑鄙小人,也只是在合法范围内自己做生意,从不敢贪污受贿。

所以赵骏虽然对夏竦的感官很差,可他确实没什么把柄将他处置掉。除非赵骏直接以为了一己私欲把他降职,否则在律法上还真拿夏竦没什么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诩清流的官员在得知有人做了这样的恶事之后,自然是弹劾遍起,势必要将这些害群之马给处置,彰显朝廷正义。

有了这样的大义在手,政制院便顺水推舟,下达了政令,让各路的负责人将所有涉案的案犯羁押起来,押回汴梁受审。

而且还特意提及,这次审判将由大理寺、审刑院以及御史台联合执行,务必要做到公平公正。

听到这个消息,三个衙门高兴坏了。纷纷喜形于色,弹冠相庆。

赢了赢了。

他们总算是获得了胜利。

赵骏不在汴梁,大宋的司法权终于又再一次落到了他们手里,不再像以前那样,被皇城司垄断了一切权力。

于是三个司法衙门立即行动起来,联合发出通告,立即捉拿犯法的官员。

不过他们还是慢了一步。

名单上除了离得远的,比如在河北、陕西、四川、山西等地的,只要是在东南区域,基本都被赵骏给逮住。

毕竟赵骏行动是在六月份,而朝廷得到信,再把这些人的罪行公布,引发舆论关注,让赵骏的行动占据名分大义基本上已经是七月份,中间相差了一个多月。

这段时间足够赵骏四处抓人了。

而且杨崇勋的陈州虽然就在汴梁南面,离汴梁咫尺之遥,可离淮南也不远啊。

所以几乎是三司衙门联合执法的队伍欢天喜地去拿人的时候,陈州的地方官就告诉对方,几天前杨崇勋就被军队抓走了,让人白高兴一场。

跟黄惟等人比起来,杨崇勋可是做过宰相的大鱼,可惜没落到他们手里,这令大理寺、审刑院以及御史台的人非常遗憾。

不过抓到黄惟也不错了,马上开审。

而赵骏这边。

等到七月份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所有能够抓到的犯官全部逮住。

抓杨崇勋也没费什么手脚,他手里确实有一支小军队,那些县令被暗杀就是他所为,但还是没法跟正规军相抗衡。

在百姓眼里,不管是杨崇勋、孙沔,甚至是地方上那些县令,都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大人物。

这些人能够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弄死他们。

他们给予人们的是无尽的绝望,以及如一座大山般的压迫力。

可那是在底层百姓眼中是这样。

换了另外一个层次那自然又截然不同。

对于赵骏来说,他们也不过是南巡下基层路上,顺便处理掉的一群阴沟老鼠罢了,根本费不了什么力气。

而且还是赵骏看见了,不管从道义还是良知上,都要铲除的人。

没办法。

赵骏在眼睛瞎的时候跟赵祯他们吹牛逼,说自己要是在古代,那必定能够掀起一场变革,让大宋再次伟大,成为像汉唐那样的强盛帝国。

结果眼睛恢复后人就傻了,自己真TM出现在古代了。

然后牛已经吹出去,又被晏殊他们劝着加入了大宋集团,那就只能赶鸭子上架,开始着手改革事宜。

那改革总要有个方向吧。

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的提高生产力先搁一边,想办法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兼并,让大宋百姓有条活路才是正道。

于是乎带着吹出去的牛逼,赵骏就踏上了一条为大宋百姓谋生存的道路。

出去一看。

好家伙,遍地贪官污吏,祸害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这要是赵骏还不做事,那不是打他的脸?

我说我下棋厉害,你说你是刘启。

来抬杠的是吧?

所以总结来说。

不是赵骏真那么喜欢杀人,而是他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