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苦肉阳平关

黄盖的话,使汉中诸人心中都有些透亮了。

说实话,蜀中的诸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看孙策不顺眼。

袁遗如今是益州的掌舵人不错,但并不代表他这个掌舵人所做的事,这些家族就必须要无条件遵从。

比如说,让孙策总领汉中的兵马。

要知道,现在这些蜀中的大将,也都是出身于益州本土的豪右,他们在益州作威作福多年,势力和实力相比于荆州的望族,不遑多让。

袁遗想要平稳的执掌益州,就必须要与他们达成一定程度的合作。

或者说能够满足这些豪右的利益。

若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管你是什么四世三公,又有何用?蜀中豪右也不需要专门找个不给好处的爹来!

孙策执掌汉中兵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没有满足这些益州豪右的需求。

若非严颜和张任这些人压着,只怕大部分的益州将领,早就闹翻天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利用益州将领与孙家军将领之间的矛盾,可以使黄盖的诈降计能够顺利实施!

但前提是,类似严颜,张任,王累等这些人物,一定要暂时与孙策等人达成共识。

至少,蜀中的这些豪右阶层的战将代表,一定要暂时与孙家军同仇敌忾。

严颜等人,虽然皆是蜀中的豪右武人代表,在根本利益上与孙策等人完全背道相驰,但在益州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暂时摒弃前嫌,与他们合作一试。

在有了这个大前提下,孙策和严颜,张任等人暂时达成一致,共同对抗外敌。

……

渭水可谓是关中的母亲河。

渭水不仅为它沿岸的县城提供了水源,它还延伸出许多支流,分别灌溉着整片关中平原。

单单在长安城外,就有着渭水的三条支流流经。

那三条支流在农时,会成为长安城内外的主要取水地。

而在战时,那三条支流就会是长安西面的三道天然防线,但是现在渭水,已经成为了朝廷大军进兵汉中的指引依托。

渭水在郿县往南分出了斜水之流,直如秦岭群山,然后再转褒水,随后沿着褒水穿越崇山峻岭,直奔阳平关。

而依托着褒水南下去往南郑,这一路上的粮草,还可以依托斜水用水运的方式运送一部分,这样的话,倒也是能够节约一部分的民夫劳力。

因而,刘俭很快的抵达了阳平关。

阳平内的益州军,在看到地平线上有着大量威风凛凛的北军出现后,脸上浮现了惧怕的神色。

而随着汉军的不断接近,他们在看到那面“刘”字的大纛后,所有人更是心惊。

刘俭骑乘在他的大青駹上,意气风发的远远眺望着那座雄伟的关隘。

阳平关!

这座雄伟的关隘,刘俭是第一次看到。

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

或许因为距离尚远,刘俭无法第一时间看清阳平关的全貌。

可仅仅是管中窥豹的一眼,就足以让刘俭的心中升起对阳平关地貌的赞叹之情。

如此雄伟壮阔的地势,如此雄关险峻……

难怪说是十万人马不过阳平关!

果然是险峻异常!

随后,刘俭让大军在阳平关外开始安营扎寨。

三军正在按照营地,一道意外的消息就突然传到了刘俭的耳中。

“阳平关有使者来访?”

刘俭有些困惑地看着前来禀报的侍卫,心中不解。

大兵压境,对方还派使者作甚?

在沉思一番后,刘俭随即道:

“可知是何人使者?”

面对刘俭的询问,侍卫拱手一五一十的答道:“据斥候捕捉到的使者所言,他乃是黄盖派来的。”

这个回复又加深了刘俭心中的意外。

但同时他的心中升起了兴趣。

从之前打探到的情报可知,眼下阳平关内,包括汉中郡内所有的兵将都是由孙策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