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伟大的汉胡共荣

大汉朝的北方边境,生活着很多的游牧民族,其中鲜卑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一支,其次知名的还有匈奴和乌桓等族。

当然,其他大部分的民族如今都已近被鲜卑各族驱逐或是兼并,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毕竟在五胡乱华之后,中土的北方和西方,还有西北,东北方向,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草原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草原民族对中土的侵害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史。

在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游牧民族,就是拖累大汉朝经济的发展的重要障碍。

但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或者说换一个操作方式,以做生意的角度来看,这些草原人或许也能够变成供养大汉朝繁荣安定的最佳奴隶。

他们会持续的为大汉王朝提供新鲜血液。

特别是新鲜的牛羊肉类与各种农作物,还有优良的马匹。

草原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其实是非常的艰苦的,而且你把匈奴,鲜卑还有乌桓这些异族所有的部落人口加起来,可能也就是汉人的十分之一,哪怕是后来的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诸族的人口,相对于汉人而言也一直是少之又少,但他们的战斗能力,却一直都令中原人感觉到头疼,关键就是在于他们属于半耕半游牧民族。

有一句话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用在这些草原人身上最合适不过。

因为没有好的居住环境,他们总是在不断的迁移,因为没有安稳的生存环境,他们总是在不断的磨砺自己。

在中原人不断发明创造,不断改善生活,不断发展贸易经济的时候,这些草原人把精神头都用在了如何打劫,如何侵略,如何提升单兵作战素质这些暴力的事情上。

你说他们能不强吗?

环境是塑造他们彪悍民风的第一要素。

所以说,针对大汉朝北方的游牧民族,刘俭制定了一套非常详细的攻略方案。

想要将这些草原人从威胁变为支持大汉朝的新鲜血液,让大汉朝和草原异族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做起。

也就是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

说的不要脸一点,其实刘俭也是为了他们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这个惰性一旦形成,伱想要改过来,重新让他过吃苦耐劳的日子,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土房和火炕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北方的游牧名族之中,大肆推广土屋和火炕,让他们从现在开始,有能力渡过每一个温暖的冬天,不会再因为冬日的寒冷而死……

但是,汉朝政府这边,却掐死了煤炭的供应,没有煤炭,所有的土屋和火炕,就是废物一件,不顶用。

但是,你让已经感受过火炕以及冬日取暖的游牧民族丢弃火炕不用,再去过那种在寒冬瑟瑟发抖,在每一个寒冬都面对冻死危机的生活,他们愿意去过吗?

刘俭用自己的项上人头保证,根本就不可能!

只要他们不是精神有问题,他们就绝不可能接受这种倒退!

如此,一切的源头就打开了。

有了房子和火炕,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的生活居所基本上就固定下来了。

毕竟这个房子和火炕是他们冬日里的保命居所,哪怕就是为了这个房子,他们也不能再像原先一样,满哪迁移,走到哪就随便搭个帐篷睡觉了。

但是,有了固定居所,你也得给他们找点营生做,要不然他们没有生计,依旧会开始继续迁移游牧的。

而刘俭已经为他们找好了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农场畜牧业以及小麦种植。

《齐民要术》已经开始在汉境内大肆发行,而且每年都会经过修改以及经验整理更新编排,重新出版发行更好的版本。

通过《齐民要术》的经验交流,以及各种民生行业的大肆推广,使得大汉境内的自耕农在种植方面的经验和本领突飞猛进。

大汉朝的农业发展,现在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在进步着!

有了进步,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创新,毕竟只要给足了适合的土壤,黄种人在更新技术以及迭代发明上天赋,可以说是在全世界都比较有名的。

汉朝的基层农业科技,也因此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以现在汉朝人的农业水平,想要扶持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农业,可以说是非常的容易的事情,只要将汉人在种植农作物上的经验以及本事,传授给这些游民民族三成,就足矣使他们能够在当地养活自己了。

当然,在畜牧业方面,游民民族有着他们自己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他们所占据的草原水草丰盛。

一旦他们能够兴建起牧场,那么大汉以北的高原草原上的牛羊,日后必将成群结队,肉的产量也必然倍增。

有了房子,有了土炕,有了小麦可以种植,又有了许多的牛羊作为私产,那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下一步又会做什么?

很简单,他们会开始建立土城!

原先的游牧民族,是光脚的不怕穿靴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所谓的私人财产,走到哪都是走,以天为被,以地位床,怎么活不是活?

但是,一旦他们有了房屋,有了田地,有了牧场,有了许许多多的私人物品之后……他们若还是像原先一样出走游牧,那这些东西可就变成别人的了?

以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分析,继续走,继续游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