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为刘琦着想的蔡琰

反之倒是使古文经学在民间日益壮大。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到了东汉末年,今文虽为官学,但古文经学已经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潮流,经术深湛的古文经学通儒多居家教授,与蔡邕等人少有交涉,而熹平石经却选择了今文经来刊刻,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读书人的支持,注定流为形式化。

而王允在这一点上倒是颇为迎合民间主流,他的学术造诣不太高也不低,但偏偏属于古文派中人。

换成别人也就罢了,毕竟只是学术上的事,扯不到政治上来。

但王允却不一样,他这个人有些小肚鸡肠,属于睚眦必报的那种类型。

他若是恨你,一记能记你一辈子,你不被他抓住毛病倒好,一旦抓住把柄,后果绝不容乐观。

刘琦心下感慨,但还是为蔡邕庆幸。

至少,离开了朝堂和王允,他可以不被政事牵连,保住性命了……

“昭姬,中原眼下多事,让蔡中郎待在陈留故土,也不太平,何不请蔡中郎来荆州,一则安全,二则也好全你父女之情?”

蔡琰心中很开心刘琦能够这般为她父女着想。

“我立刻作书请严君来……但他肯不肯来荆州,这点就不太不好说了。”

刘琦明白蔡琰话中之意,这些文人骚客一个个倍儿好面子,想法有时候一个比一个怪,还总爱玩特立独行。

特别像是蔡邕这种名气挺大,偏偏军政本事一般的糟老头子,性格一般都很怪,估计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指挥干涉他。

你越让他怎么干,他还越就不干什么。

说白了,就是东汉末年的文人学子给他们惯的臭毛病,矫情病。

爱来不来,反正我是邀请你了。

“对了,伯瑜,有件事琰儿想让你知道。”

“何事?”

“是关于陈王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