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到了晚上,长安城中一队一队的武侯,也开始清街。
并且,不时有巷子中,出现一队押送着一些还逗留在长安城中的难民,出城。
但是在秦怀道的带领下,还是无所畅通的行走在长安城中。
等到进了东宫大殿,李恪这才发现,大殿内,人头攒动,气氛异常凝重。
李恪一眼望去,发现除了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
门下三省、六部的高官们全都聚集在此,正激烈的讨论着赈灾的问题。
而李恪的到来,自然也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原本激烈讨论的官员们纷纷向他投来目光。
看向了这个凭借一己之力,将混迹在救援队伍中的平民剔除的蜀王李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见正欲施礼的李恪,上首的李世民,示意他无需行礼,站到一旁即可。
理解了李世民的意思后,李恪微微欠了欠身,表示了对李世民的尊敬后,便乖巧的站在了一旁。
对于那些大臣的视线,全都视而不闻,静待看着后面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邢国公,你是户部尚书,不知如今长安之中的义仓,还有多少存粮,又能够维持多久?”
此时担任户部尚书的刘政会,听到李世民的问题,脸上也是一阵苦笑。
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着李世民回答道。
“启禀圣人,旱灾过去已经一月有余,因为灾民一直盘踞在长安,长安义仓中的粮食,已经不足二十万石,若是加上明后天陆续抵达长安的十万灾民,这些粮食,就算再怎么省吃俭用,差不多也只能支撑半月的样子。”
李恪听到这里,多多少少有些明白,李世民喊他来的意思了。
这是马上又有十万难民在前往长安城的路上。
估计是李世民看见自己下午解决了混入灾民中的平民一事,想要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到他。
只是他却忘了,自己刚刚解决问题,他就甩给他一个烂摊子,任凭那些大臣攻歼自己。
所以,李恪打定主意,今晚一句话也不说。
而另一边,刘政会话音刚落,满朝文武就像是炸开了锅一样,议论纷纷起来。
“不容乐观啊!”
“是啊,原本长安城中的义仓粮食,也是堪堪解决这盘踞在长安城的三十万灾民,这要是再来十万,倾覆在即啊。”
“谁说不是呢!”
“这么多张嘴,想要喂饱可不容易。”
当然了,除了有人提出了问题,也就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
比如,就有人提出了兴修水利,建立粮仓。
有人提出节衣缩食,为灾区省下下钱粮。
还有人提出精简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当然,还有大赦天下,凝聚民心的。
严惩哄抬物价,以工代赈等具体赈灾行动的。
对于这些建议,有利于赈灾的建议,李世民也都一一虚心采纳了。
但是,这些政策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效果。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接近四十万的灾民安置好。
要知道,这么多张嘴要吃饭,一天消耗的粮食都是海量的。
当然了,李世民也明白,光靠义仓中的粮食,肯定是度过不了这次的灾难。
就算是想要以工代赈,也没有多余的粮食。
所以,还是得必须从那些世家大户,以及做粮食生意的巨贾手中购买粮食。
在旱灾来临之际,李世民早已下了严禁哄抬粮价的命令。
但长安城中有些地方还在高价卖粮,未必就不是他们暗中操作。
这些世家和商贾,皆以利益为上,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来追求财富和权力。
怕不是,这么轻易就配合朝廷的救灾,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想到这里,李世民看着台下这些大臣,又突然叹了一口气。
叹息中充满了无奈。
李世民深知,对于这些世家与门阀,现在打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这些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贸然采取强硬手段,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动荡和纷争。
而且,李世民也明白,世家大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他们在大唐的繁荣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