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名考生的名字便吸引了李恪的注意,刘仁轨,这不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将嘛。
后世记载此人六十岁挂帅出征,镇守百济,救援新罗,并且在白江口之战打服了倭国八百年。
只是此时这人不应该在河南道任职么?怎么会在此参加殿试,这有官身还参考,这不闲的么。
很快,李二便提问到了此人,“刘仁轨,你陈仓县尉做的好好的,何故来参加科举呀”。
刘仁轨俯身行礼道,“回陛下,下官自幼熟读经义,对算数也颇有研究,故得知朝廷科举之后,也想前来试试自己到底学的如何”。
李二点点头,“你倒是好学,你这走了,陈仓政务如何了?”。
刘仁轨,“陛下,此时也非农忙时节,下官早就安排好了下方吏员一应事务,不会耽误本地政务的”。
李二点点头,“那你便说说,你在任期间,当地存在问题和你想到的解决办法吧”。
李恪听到这个问题,也开始打量起了此人,史记此人乃是文官,当时大唐四处用兵,没有办法才派遣的他,没想到这刘仁轨还真有两把刷子。
李恪一边听,一边想着,怎么把这人给挖过来,无论是镇守一方,还是以后攻打岛国,这都是能用的上的猛将。
两日后,不出所料,刘仁轨考中了状元,一时间刘仁轨之名,响动长安城。
且说另一边的薛仁贵,在连续三日的奔波之后,终于到了博林县城的范围之内,越靠近就越需得小心一些。
假扮崔皓的士兵,已经接连遇到了五波人员前来接应,这些人果然在沿路埋设了炸药,只等朝廷追兵一到,炸他个人仰马翻。
好在有了这名内应,将士们都一路平安。
此时的博林县城,早已经城门紧闭,临近村落百姓家中的粮食,早被他们都抢到了城中。
看起来崔家已经做好了若是逃跑不得,便负隅顽抗的决心了。
趁着夜色,薛仁贵率大军来到了距离博林城三里的地方,远远望去,城墙之上,篝火众多。
薛仁贵当即下令,让一队士兵换上夜行衣前去查探城墙之下是否已经被这些人预埋了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