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若是书之奏折,恐为他人所泄,殿下愿意代臣面陈,最好不过。”
朱肃点点头,这话说的有理。毕竟要谈的,是挖儒家墙角、断百官权路财路的事。若是事泄,即便是老朱,也要面临莫大的阻力,更别提刘伯温。
因此,只能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先从国子监入手,循序渐进,先在文人之中掺沙子,后对付文官,最后拔擢符合大明利益的新式文人,填补文官之中的空子。
想来也是,仅仅只是因为方孝孺说出了不同的观点,而后他这个“方孝孺之师”将要入职国子监,就能让朝堂之上的杨训文之流,宁愿行险构陷他这个风头正盛的有功皇子,也要阻止其插手国子监。
更别提若是他们知道,皇帝想要挖儒家墙角的话,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了。
“既然如此,本王便对先生明言。”朱肃道。“实不相瞒,本王才疏学浅,并无从头拟定出一个能经得起推敲的、全新的儒家纲领之才能。”
“殿下过谦了。”刘伯温肃容道。“殿下之‘科学’精妙深奥,尽述天下奥秘。何必舍近求远?”
“科学之道,桩桩件件,严丝合缝。其道理应用,于此方天地之中,皆有实例可证。即便有人能舌灿莲花,也无可辩驳。”
“先生是要让本王宣扬科学?”朱肃皱了皱眉头。
“可科学乃是实学……”
老朱想要的,是掌控文人们的思想。将他们的追求从“与皇帝共治天下”,引导到其他对大明有利的地方去。
想要做到这样,仅仅只是用来经世致用的科学可做不到,必须要有与之相搭配的思想纲领方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