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这次行动牵涉到与岛国航空自卫队的较量,后续肯定会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对于海军航空兵来说,还有大量的案头任务等着他们。
大约半小时后,今天的主角——歼轰电7原型机稳稳降落在东莱基地的跑道上,随后运8j也在傍晚的余晖中缓缓降落。
飞行员们胜利归来,停机坪上举行了一场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仪式。
随后,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卸下了两个电子战吊舱,并安置在旁边的支架上。
这次返回的03号吊舱是新近制造的,它不仅继承了02号的所有功能,还特别添加了一套记录装置,能够详细记录下工作时的所有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吊舱的外壳被打开后,郭林科亲手取出了记录设备,并交给了许宁。
这时,罗汇川和飞行员沈强走了过来,他们笑容满面,邀请科研团队一起参加晚上的庆祝聚餐。
“你们可是这次行动的大功臣。”
罗汇川说道:“晚上食堂有加餐,来尝尝我们的空勤灶吧?”
尽管庆祝活动令人期待,但许宁更急于了解飞行中发生的一切。
“你们先去吧,我们得赶紧分析数据,应该能在饭点前完成。”他回答道。
为了不错过任何细节,即便飞行员们会提交详细的报告,许宁还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通过数据了解实际情况。
因此,在一名年轻军官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会议室,开始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许宁将硬盘连接到电脑上,打开了文件。
由于采用了高效的数据压缩方式,这些文件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但这并未难倒这群专家。
很快,他们就从数据流中发现了线索。
“看这里,P波段信号来自驱逐舰的远程警戒雷达,而稍弱的S波段则可能是法都国引进的tsr-3004系统。”郭林科解释道。
“那这段为什么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人指着一段长达十分钟的异常数据问道。
“这是因为飞机在超低空飞行以避开探测,此时上方的雷达信号被机体遮挡,所以吊舱未能捕捉到有效的信号。”许宁迅速回应,解析了这一现象。
我们的歼轰电7是基于旧机型改造的,因此机体和电子吊舱之间的配合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