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鲜卑同样出自东胡的乌桓人,以及南迁进入中原的丁零人,也有着髡头的习俗,但发式上还是有差异的。
东汉末年,白狼山之战,最后一任乌桓大单于蹋顿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降附内徙者被汉化,留居塞外者为鲜卑兼并。
宇文、乌桓的习惯都是剃光四周,头顶部分定期修剪,只留几寸长。不同在于,乌桓部落中,女子亦是髡头,直到要出嫁的时候才蓄发分髻,还留存有些许母系氏族风气。
至于丁零,则是中原用来称呼迁入汉地的敕勒人,而在北方,势力范围在阴山与敕勒相接的鲜卑人,称之为高车,后裔有薛延陀、回纥、突厥、汪古、克烈。
不过敕勒也只是个泛称,其族群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汉时称之为北海,从秦汉到魏晋,几百年的迁徙游牧,期间吸收融合了不同地域的人种和文化。有的已经完全汉化或者鲜卑化,仍旧髡头的部落,发式也不尽相同。
东汉末至曹魏、西晋,有多次在边郡征发乌桓兵的记录,北军五校的长水营,其下就设有胡骑司马,专责管理精选出来的乌桓突骑。
石勒夺取幽州后,将幽、冀二州乌桓迁徙到都城襄国,至后赵灭亡,又依附于前燕。待到前秦灭前燕,其中一部分乌桓酋帅又被苻坚迁至关中冯翊郡,渭北诸护军也编入不少乌桓部落。有些杂胡部落皆为小部合并而来,由于经历多次强制迁徙,又与诸族混居多年,自己都弄不清源头,也一概被称作乌桓。
此时的前秦一统北方,又扶植刘卫辰、刘库仁,协助遮蔽河套,蜀地梁、益二州在手,西南夷入贡长安,海东三国遣使请求调停,又拿下荆北重镇宛城、襄阳,彭超、俱难虽兵败淮阴,却也夺取了彭城、下邳,前秦兵势进入淮泗,占据大半个中原,南征东晋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强盛兵威之下,这些徙入关中的胡人部落绝无胆量搞事,原本据垒自固的那些三辅豪族也有部分动摇,抽调至渭桥操演的少年郎卫不少都是新近入仕的大族子弟。
这些豪族控制大量人口,又据险筑垒,不惧大军围攻,世代联姻,相互呼应。桓温第一次北伐进兵关中,就是关中豪族率先联络起事,传书向东晋请援。桓温因缺粮、战局不利退兵后,丞相苻雄、太子苻苌带兵辗转各地平叛,半年内相继因劳累、伤病,亡故于行军途中。王猛在世时,敢法办害民乱政的勋戚公卿,用金刀计坑过在关中没有根基的慕容垂,但对上这些根深蒂固的大族亦要嫁女联姻,分化拉拢,缓缓图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猛故去已有五、六年,虽没到人亡政息的地步,曾经震慑于其强硬手腕而有所收敛的勋戚豪强眼见国势大好,渐渐故态复萌,又有为非作歹之举。
祖逖南渡后,心怀恢复中原的大志,自身朴素却厚待门客、族人,这些私兵在其后来于淮阴募兵北伐时,大多成为军中骨干,又以军纪严明着称。但起初为了搞钱供给衣食,祖逖曾放纵部下去建康南郊的富户聚居处劫掠,甚至主动宽慰说“比复南塘一出否”,得知有门客因此被官府抓捕,还亲自带人去解救。而“南塘”就在长干里范围,不远即是乌衣巷,或许祖逖北伐的结局在那时就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