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婆婆马皇后是洪武十五年没的。
在婆婆死之前,她对公爹的印象一直挺好的。
她时常进宫,见公爹的次数比见朱棣的还多。
那会公爹就是一个虽然当了皇帝但居家还是很老百姓的男人。
整天在婆婆身边妹子长妹子短的。
对儿子女儿们,疼也是疼的,疼得有点粗糙,也有分门别类,可是也算发自肺腑。
就藩的那头两年,北平艰苦,但朝廷的岁禄按时到,只有多,没有少。
公爹还时不时的贴补点什么送过来,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有。
开始起变化,就是婆婆死了以后。
她爹来信时隐晦的说过几句,公爹越来越多疑。
就是穷人乍富之后,那种觉得身边的人都不怀好意的多疑。
无论文官,武官,公爹都开始信不过。
她爹觉得公爹的这种多疑,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但他也是多疑的对象之一,实在没法劝诫什么。
公爹前前后后试探了她爹很多次,但凡她爹没应对妥当,徐家早就灰飞烟灭了。
要不是她嫁给了朱棣,二妹妹嫁给了代王,两个女儿都在老朱家的儿子手里,她爹那会都想辞官归故里了。
她爹在洪武十八年病逝以后。
这京师的朝廷里的种种发展,让徐氏隐隐觉得不对劲,且危机四伏。
从那会起,她就基本上不回京师了,也让两个弟弟猫着做人。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她预料的那般波澜起伏。
公爹几乎杀光了所有人,才把朱允炆按在那个位置上。
也不知道公爹临终的时候发没发现,他为了一个大错特错的人做了那许多大错特错的事。
没发现,很悲哀。
发现了,可能更悲哀。
这么些年,朱棣对他爹的孺慕之情她不拦着,但就她自己而言,只想离得越远越好。
现在自己的夫君反攻成功,开启了新的朝堂新的斗争。
不是她信不过朱棣,信不过自己的夫君。
而是人性,经不起磋磨。
徐家,又要开始韬光养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