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傻,是天生的

按张欣这两辈子对比着来看,李景隆是个妙人。

妙不可言那种。

谁要真以为李景隆不会打仗,是个棒槌,那这么认为的人,才是真正的棒槌。

相反的,李景隆在自己没有确定自己立场的情况下,把整场大战的输赢的节点,跟朱允炆的心态拿捏得恰到好处。

按张欣推测,当年李景隆并没有很忠于朱允炆,也同样没有偏向公爹,只是站在了整个李家能不能全身而退的立场。

明朝的开国功臣善终的没几个,李家已经算是幸运的熬到了新帝登基。

现在新帝跟亲叔叔打架,他一个外人打生打死的,无论伤了哪一位,回头清算起来,帽子够他戴一万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李景隆一路打一路都在划水,更多的是两边不得罪的观望。

张欣后来看过一些史官的记载。

第一件就是那位李景隆麾下将领——瞿能差点攻破了张掖门,可李景隆下令撤回。

史官的解读是李景隆怕功劳被别人抢了。以及担心公爹没有离开,这城门破的容易恐有诈。

但李景隆作为三军主帅,哪里存在什么功劳被抢一说,下面的人的功劳本来就全是他这个主帅的。

公爹离开北平一事,斥候能不知道?

第二件就是公爹回转以后,张玉连破南军七营,朱高炽在城内也擂鼓呼应,南军军心大乱。

然后李景隆居然自个跑了,不顾南军正在攻城,带着亲卫跑了!!!

史官的评价是胆怯。这给人给马的不留余地的丝滑行为,能解读成胆怯,也是非常有才华的。

最妙的是,他都大败了,回了京师,朱允炆却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还觉得李景隆之所以会兵败,是因为权柄不够,各方人马不能严格执行军令。

因此,朱允炆赐李景隆“黄钺弓矢”,给了他“专征伐”之权。

在次年四月,李景隆和老将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会师真定,合兵约六十万,进驻白沟河。

从十一月的大败到次年四月,整整五六个月的时间,

李景隆是怎么让朱允炆坚决信任他的能力,并继续委以重任的?

除了李景隆实在能言善辩,实在了解朱允炆。

除了朱允炆跟朱允炆身边的人脑残之外。

不可能有别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