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了 1938 年的3月份。
这一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了风陵渡的宁静,他们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之后,并没有停下侵略的步伐。
相反,他们更加嚣张地架起了大炮,将炮口对准了黄河对岸的潼关,开始了疯狂的轰击。
一时间,整个潼关古城被笼罩在了浓密的硝烟之中,原本繁华热闹的街道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和熊熊燃烧的火焰。
无辜的百姓们在炮火中四处逃窜,哭喊声、求救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惨不忍睹。
在这关键时刻,抗日军队的指挥官们临危不惧,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措施。他们组织士兵挖掘战壕,修筑工事,加强对城墙的防守。
同时,英勇的游击队员趁着夜色,划着羊皮筏子深入敌后,对敌人进行骚扰和袭击,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肩负着重要使命。他冒着枪林弹雨,从陇海铁路义无反顾地来到潼关城楼。
他的到来如同一道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前方将士们疲惫而坚毅的面容。他亲自向每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表示慰问,并传达了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蒋介石对他们坚定支持的信息。
这种关怀和鼓励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到全体军民心中,激发起他们更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抗战精神。
在全体军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潼关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经受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凶猛的炮击。敌人试图通过皮划艇抢滩登陆,但都被坚决的打了回去。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军民们紧密合作,展现出无比坚韧和勇敢的品质。他们以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钢铁防线,守护着祖国的土地和尊严。
蒋纬国的到来成为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之一,让他们明白背后有着坚实的后盾和无尽的支持。
在这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时刻里,全体军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为国家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而蒋纬国也因其勇敢行为赢得了军民们的敬仰和尊重,成为了抗战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日军占领了风陵渡后,还架起大炮轰击陇海铁路!当时的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负责着内陆纵深地带的各种军事物资、粮食给养、补充兵员的输送。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确保潼关和陇海线的安全就变得极为重要!
由于有限的中国空军在“武汉空战”中,与敌同归于尽,全部玉碎!
所以,陇海线等重要地点都没有空中掩护!那些年,陇海线上白天不敢过火车,火车都是夜晚开行,而且开行的时候熄灭了灯光,在黑暗中前行。
除此而外,火车还需要忽停忽开,忽快忽慢、虚虚实实,斗智斗勇,让日军的炮手无法判断火车的方位。
当年,中国军队有一种从德国购买的超级大炮,叫做“三十二倍十五榴”,因为这种威力巨大的大炮是3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所以有这样一个拗口的名字。
它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0里,弹头重五十多公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
三十年代初,中国从德国购买了24门这样的大炮。
这样的大炮让中国军队珍爱有加,冯玉祥、白崇禧等高级将领也专程来参观,喜不自禁。
为了这 24 门超级大炮,国家专门成立了一个炮团,并对其进行了严格训练和精心部署。这些大炮犹如钢铁巨兽般矗立在战场上,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整个上海滩上空。而此时,这批神秘而强大的"三十二倍十五榴"也终于迎来了它们的首战。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敌舰,其中一发炮弹精准地击中了日本海军司令部长官所乘坐的旗舰!
这一击犹如雷霆万钧,瞬间打破了敌军的防线。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惊慌失措。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战斗中,"三十二倍十五榴"继续发威,不断轰炸着日军的目标。
第二天,它们将目光瞄准了日军的飞机场,一轮猛烈的炮击过后,来不及起飞的多架敌机葬身火海 ,机场陷入一片混乱。
此后的几天里,这些超级大炮更是屡建奇功,击沉了多艘日军军舰,为我方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优势。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装备有“三十二倍十五榴”的中国炮团被迫撤退。
可是,麻烦来了,他们在经过一座公路桥时,前面通过的友军部队为了阻击日军,在桥上桥下埋设了很多地雷,超级大炮无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