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黄辅军校歌声扬(上)

同年,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学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分校,为免遭日本侵略者践踏,由河南洛阳正式迁到汉中,校址定在石堰寺峡谷中。

在石堰寺建设的新校园。它位于汉中天台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北郊,山势巍峨险峻,峰峦叠嶂,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这里森林茂密,草木葱茏,空气清新宜人,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天然氧吧。

登上山巅,可以俯瞰整个汉中市区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山中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碑刻,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黄埔军校的学员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壮观的瀑布、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茂密的森林,既能避免被日军敌机发现,还能为学员们提供一个安静、美丽的学习环境。

1939年,当局调集南郑县3000余名民工,修建汉中城至石堰寺军用公路,1940年元月建成通车,全长19.7公里。新校园落成,学校搬入新址。

分校设施有:能容纳500人的图书馆一座,地面两层,地下一层;游泳池一座。

邀请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祝绍周题名为“三青池”。寓意青山不老、青水长流、青年万岁;

俱乐部下设商店、旅馆、酒店、浴室、影剧院(兼体育馆);

开设完全小学(称“和平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各大队还办有小卖部。

同时,还给中央军校校长蒋介石建有防空设施一处,以便视察时居住。

分校大门两旁,书有孙中山先生亲手书写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小主,

横批“亲爱精诚”。

伴着黄埔军校汉中分校的落成,彼时的汉中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冉冉升起,散发着耀眼光芒。

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他们怀揣着满腔热血与豪情壮志,渴望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座学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像是一座孕育希望与梦想的圣殿。

它肩负着为抗日战争培养卓越军事干部的神圣使命,成为了那个时代无数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

在这里,学员们接受着严格而全面的军事训练,他们不仅学习战略战术、兵法谋略,还深入研究军事理论和政治思想。

每一个人都深知肩头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时刻准备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们,因共同的目标相聚一堂。

他们相互激励、携手共进,在艰苦环境下锤炼意志品质。

他们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救国之道。

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集体里,友谊之花绽放得格外绚烂夺目。

汉中分校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平凡迈向辉煌。

这些青年才俊如同一股股新鲜血液注入到抗日军队当中去,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没有汉中分校就没有这些英勇无畏战士们钢铁般坚韧精神,以及高超作战技巧也就无法取得最终胜利。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陕南剿匪战斗中,金振国表现得异常英勇果敢,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为剿灭土匪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他受到了各级军政组织的高度赞扬,并获得了一系列嘉奖。

然而,面对谢辅三将军的提拔与挽留,金振国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婉拒。

他心中惦记着远在家乡汉中的亲人和战友们,渴望早日回到他们身边。

于是,金振国带领着自己所属的加强排全体战友,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归乡之路。

随后,金振国被推荐进入黄埔军校。他顺利的通过了体检过,笔试、仪容等各项指标都审验。

三天后,金振国被正式通知录取,成了黄埔军校汉中分校第16期特战科的一名学员。

严格的训练开始了。内务:被单、毛毯、墨水瓶、米尺、小刀等,都要用尺子量距离,放在固定位置,如刀切一般整齐,每周检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教官斥责、甚至体罚。

连晚上睡觉的姿势都得一样;一个刚刚容得下仰躺的位置,如果要翻身侧睡一会,剩下的空隙就会立刻被两边的人挤占,一夜都别想再翻回来睡。

打背包、穿衣,连吃饭都要求迅速,在规定时间内要吃完。

有一天早上,金振国睡不着觉就提前起床,在水池边洗漱,搞得叮叮咣作响。

于是教官就处罚金振国两手平端一洗脸盆的水,两腿半弯着,蹲着马步站了一顿饭的时间。

蹲马步可不是好玩的!接下来的金振国好几天走路都不利索。

看着像螃蟹走路,双腿拐来拐去的金振国,他遭到了同学们善意的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