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些想法朱高炽也只是想想,善祥却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朱高炽看来,善祥比儿子更像他遗志的继承者。
若是将来她能劝动太孙,那自己死了也不怕什么了。
善祥听到朱高炽的话,却情不自禁红了眼圈:
“爹你不能死,太孙说要赔我父母家人,我才叫了你多久的爹,你不能死。”
听到善祥这话,朱高炽眼眶也红了:
“你是个心胸宽广的好孩子,一点也没怪我们家让你从小失去父母。
上次瞻基危在旦夕还是你舍命相救才换回他的性命。
我们老朱家欠你的太多了,只能下辈子还了。
以后你和瞻基在一起要好好的,他太冲动,很多事又只看的到表面。
你陪着他,要看住他,不要让他犯错,在这,爹先谢谢你了。”
朱高炽这话几乎算是遗言了,他的身体她清楚,活不了多久了。
可老爷子和儿子还被困在战场,老爷子迟迟不愿退兵,他也不知这辈子是否还能见到儿子。
只能趁还活着的时候,多叮嘱儿媳几句。
……
杨士奇为前线想出的撤兵方案是朱棣分兵,率领主力缓缓后退。
但朱高炽朱棣绝不会轻易撤兵,又让杨士奇等人再想想其他办法。
战场上朱瞻基几经生死,很多次都险些熬不过来。
明军与敌军几次交手,都因天气原因落入下风。
朱棣却固执不愿撤兵,觉得自己一定能赢。
之后在两军交战中,瓦剌的也先领着一万骑兵冲破了明军的炮车营。
接着也先一鼓作气,冲进了朱棣的大营。
朱瞻基带着朱棣逃到了山上,于谦建议朱瞻基护送朱棣回京,把大军留下和敌军周旋。
朱棣本还不想撤兵,可他的身体却垮了下来,最终他病倒在榆木川。
远在京中的杨士奇因为写了密报给朱棣,但朱棣却迟迟未回而有些心惊。
朱高炽也写了一封家书给朱瞻基,便命杨士奇六百里加急亲自送到前线。
杨士奇在榆木川见到了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