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成原因
1.社会文化因素
?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偏见和刻板印象会引导群体对某些个体产生不公平的看法。比如,对某个地区人群的偏见,会使在集体环境中的该地区成员受到集体的精神歧视。
?文化中的攻击性元素:部分文化可能对竞争、强者崇拜等观念过度强调,导致一些群体在追求所谓的“优势地位”时,会对他们眼中的“弱者”进行精神打击。
2.群体心理因素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在讨论和互动过程中,会使原有的倾向得到加强。当群体中存在对某一个体的负面评价倾向时,这种倾向可能会在讨论和互动中不断极化,最终形成集体精神暴力。例如,一开始只是部分成员对某人的穿着有轻微的负面评价,经过群体内部的交流后,这种评价可能会演变成对该人审美、价值观等全面的攻击。
?责任分散:在群体中,个体往往觉得自己不需要对暴力行为负全部责任,从而更容易参与到集体精神暴力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是群体行为的一小部分,所以心安理得地实施精神伤害。
3.个体心理因素
?领导者的不良引导:在一个集体中,如果领导者有嫉妒心理或者有树立权威的错误方式,可能会引导群体对某个被视为威胁或者不顺从的个体进行精神攻击。比如,工作团队中的领导嫉妒某个员工的才能,便在团队中暗示该员工的不合群等负面形象,引导其他成员排挤他。
?成员的心理问题:部分成员自身可能存在焦虑、愤怒等情绪问题,他们会通过参与集体精神暴力来发泄情绪。比如,一个在家庭中受到压抑的人,在集体环境中可能会将负面情绪转移到被集体针对的对象身上。
三、造成的影响
1.对受害者的影响
?心理创伤:长期遭受集体精神暴力可能导致受害者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他们会经常处于自我怀疑、恐惧、无助的情绪中。
?社交障碍:受害者可能会对社交产生恐惧,很难再相信他人,回避集体活动。例如,经历过职场集体精神暴力的人,可能会在之后的工作中对同事关系过度敏感,甚至选择更换工作来逃避。
?自我认知扭曲:受害者会逐渐认同施虐群体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失去自信,认为自己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2.对群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