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中,李华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他的建议得到了一些将领的认可,陈淮山也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战役计划初步确定下来。陈淮山站起身来,对将领们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宣布会议结束。
李华缓缓地走出营帐门口,然后突然停下了脚步,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急迫地立下功劳,好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他深吸一口气,转过头来,看着身后的陈将军,坚定地说道:“陈将军,这次任务我觉得还是由我来出战。”
陈淮山看到李华上钩后,心中暗喜,但他表面上却表现得十分真诚和担忧。他焦急地说道:“不行啊!不行啊!这次出战实在太危险了,您可是我们的李将军啊!您是文人出身,到时候在战场上,枪剑可不长眼睛啊!我不能让您冒这个险。”说着,他用力地摇着头,仿佛要把所有的顾虑都甩出去。
李华眼睛一瞪,怒目圆睁地看着陈淮山,脸上露出一丝愤怒和不满的神情。他心里暗暗咒骂道:"这个家伙竟然敢如此轻视我!我可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他怎么能这样对待我?" 想到这里,李华不禁感到一股怒火涌上心头。
然而,当听到陈淮山说自己读过《孙子兵法》时,李华心中不由得一惊。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盯着陈淮山,心想:"这家伙居然还会读兵书?这让我有些意外啊……不过,就算他读过又怎样?我才不会轻易被他吓倒呢!"
李华决定展示一下自己的学识,以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个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身子,试图展现出一种自信和威严。他用坚定而有力的语气说道:"哦?你读过《孙子兵法》?那你知道其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
陈淮山看着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那笑声震得附近的树叶都微微颤动着。
他摇了摇头,目光凝视着李将军,眼中闪烁着一丝戏谑:“李将军啊,这纸上谈兵,和实际行动可是两码事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淡淡的嘲讽,仿佛在告诉李将军,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陈淮山深知,战争并不是简单的战术布置和战略规划就能取胜的。真正的战场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复杂性。
而这位李将军,或许只是一个理论家,对于实战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
陈淮山觉得有些好笑,但同时也对这种空谈感到无奈。他知道,这样的纸上谈兵只会让人陷入虚幻的想象之中,无法应对真实战场上的挑战。
他希望这位李将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指挥军队,取得胜利。毕竟,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理论,更需要勇气、智慧和实际行动的支持。
李华看着陈淮山那副不可一世、自以为是的样子,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起来。他瞪大双眼,紧紧地盯着对方,仿佛要将其吞噬一般,咬牙切齿道:“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这次偷袭不成,我愿以死谢罪!而且此事与其他人毫无关系!”他的声音带着坚定和决绝,回荡在空气中。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让人无法忽视。
陈淮山一听这话,心里就乐开了花,心想:“哈哈,终于上钩了!”他脸上却不动声色,继续说道:“我没有小看李将军的意思啊,我只是担心将军的安危罢了。毕竟,敌人那么强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说完,他故意叹了口气,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然后,陈淮山突然站起身来,一脸严肃地看着对方说:“不过,如果李将军真的有信心打败敌人,那我自然会全力支持您。但如果失败了……”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所以,我还是希望将军能够谨慎行事,不要轻敌。况且云缨公主也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