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建文帝朱允炆

派曹国公李景隆率50万大军前去讨伐,除了没有良将以外,建文帝还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对自己身边的间谍毫无所知。朱棣在南京城里安插了大量的间谍,连建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也不例外。

此外军队中有很多为燕王通风报信之人,朝廷的一举一动,燕王都了然于胸。情报的单方面透明是建文帝最大的劣势之一,这将直接改变战争的走向。朱棣一得到情报就把北平交给了老婆、儿子,自己率轻骑去大宁找宁王借兵。

50万大军,听起来挺吓人,除去后勤人数,实际作战部队只有一二十万。此外这支50万大军是从南方各地守军中临时拼凑而来的,并不适应北方苦寒的气候,由于没有准备过冬的衣服,再加上水土不服,50万大军迟迟无法攻克北平。

期间倒是有人攻破了北平的一个城门,没想到李景隆为了抢功强令他退出来,到手的胜利就这样失之交臂。等到朱棣借兵归来时,朝廷的50万大军已成强弩之末,李景隆匆匆排兵列阵,结果不出意外地被朱棣击溃,全军覆没。

而建文帝并没有问罪于李景隆,因为李景隆是勋贵武将中的领军人物,其父李文忠是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开国名将。朱允炆以为李景隆只是无能,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李景隆在某些方面是相当精明的。朱棣大胜之后得意洋洋,自认为朝廷已经不堪一击,很快就推进到了济南。

没想到在济南朱棣围城数月却迟迟不能攻下,准备用大炮强行轰开城门。山东参政铁铉想出一计,在城墙上悬挂朱元璋的画像,朱棣非常愤怒,最终撤回北平。在行至东昌时遭遇惨败,的天平似乎开始向建文帝这里倾斜了。

然而接下来的战况却是出乎意外,燕王始终无法越过山东向江南进发,即使占据城池,也因兵力太少无法固守,而朝廷这边也不好过,内战打了三年,百姓苦不堪言,粮饷兵源日渐枯竭。无奈只好把南京的军队派上战场,然而这个机密的消息却被太监传递到了燕王那里,燕王孤注一掷率大军南下,经徐州直驱南京而去,在灵璧之战中大败南军,俘获众多将领,至此朝廷再无一战之力了。

小主,

打到这个地步,胜负已经见分晓了。负责防守长江的水师都督陈瑄向燕王投降,帮助燕军过江,沿途州县也纷纷投降,但就算到了这个地步,建文帝还抱着一个希望,那就是南京城。

燕军远道而来,粮草并不充裕,而南京城高池深,只要坚守几个月,那么燕军不攻自破。然而建文帝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此时满朝文武都是各怀鬼胎,都想着改朝换代时拿到一份从龙之功。

除了少数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文臣之外,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愿为建文帝效忠了。公元1402年6月,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自焚。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是死在了大火中,有人说他逃到了海外,有人说他出家当和尚,但是不管怎样,建文帝在政治上确实是个死人了。

朱棣登基后废除了建文年号和建文帝颁行的一切政策,建文帝的家人或死或废,在之后的200多年里,建文帝时期都成为明朝讳莫如深的禁区。由于建文帝的经历太过特殊,因而后世对他的看法褒贬不一。

后世官方认为建文帝是个残害宗室的荒唐皇帝,也有人觉得建文帝是个善良仁慈的君主,被野心勃勃的四叔抢了皇位。那么,小伙伴们觉得建文帝是个怎样的人呢?

——“感觉就是个笨蛋。”

——“反正不是聪明人,感觉被儒家教傻了。”

——“身边一堆大聪明,能不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