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临高要办工业区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1589 字 1个月前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王朝花钱的地方多了去,对税收的依赖是非常严重的,而要想收税,地方经济就得上去啊。

比如说临高县,如果没有二九渔业公司,撑死了也就一年收几万两银子税收,但是现在呢,有了二九渔业公司,冯凯隆琢磨着,一年的税收有希望突破二十万两银子。

这可是二十万两银子呢!

除了那些上等富县,可没几个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甚至是江南那边的传统农业大县,也不是说能够达到就达到的。

到时候临高县就能够获得大量的地税收入,哪怕经过国税、省财政、府财政三级扣除后,临高县这里所剩下的地税,估计也能有一两万银子。

有了这个钱,能办很多事了。

比如说把县城里的道路翻修翻修,再比如说补贴农户开荒,再比如说再扶持扶持,争取能不能再搞几个工厂出来。

送走了吕平方后,冯凯隆在县衙门里把下属的官员们都是给集中了起来,干什么,开会!

开会干什么,就是琢磨着怎么花钱!

按照冯凯隆的预估,到时候留在县里的地税收入,少的话估计有一万五千两,多的话兴许能够有两万两银子。

别看一两万的不起眼,但是对于这么一个穷县而言,却是一笔大款了,这笔钱不能乱花,必须用到刀刃上!

嗯,实际上他们也不敢乱花,更不敢贪污,督察院的人一年到头都是盯着这些地方官员呢,对于督察院的官员们而言,平时对普通案件提供公诉,除非是大案要案,不然的话,对仕途的帮助有限,因为那是他们的本质工作,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得完蛋了。

要想快速的升官?

根据督察院内部的经验,有三个捷径可以走:

第一条,上面有人,这一条不用说了,不管是在督察院还是在其他机构,那都是潜规则了,背靠大佬的话,升迁总是更容易的,甭管背后的这个大佬是因为你是人才赏识你,还是说因为亲友关系对于特殊关照,效果都差不多,然而背后有人的,总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要靠着自己爬上去的。

第二条嘛,是办大案要案,这种大案要案影响力一般都是非常大,有时候甚至能够登上大唐朝报,那么不是上的全国版,但是只要能够上省版,那也是能够收获大把的威望,升官那是板上钉钉的,但是这种大案要案哪能这么容易碰上啊!

第三条,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条,那就是抓贪官,督察院内部的御史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抓贪官,甭管是京师里的督察院,还是说临高县里的县督察院,甭管是都御史,还是小小的普通御史,他们最喜欢干的就是抓贪官,只要能够抓到并成功定罪,那么升官加爵那是百分百的事。

所以督察院里的御史们,天天有事没事就盯着其他机构的官员,在临高县里,县督察院的几个御史,那可是天天都盯着冯凯隆他们,要是敢把这财政乱花,明天督察院的御史们就敢给他们扣上渎职的罪名。

如果冯凯隆他们胆子大了敢直接把这些钱弄进自己腰包里,他们都敢直接捅到府督察院里去,然后申请软禁调查,而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证据的话,上级的督察院通常都不会拒绝申请,相反还特支持!

而贪污官员一旦查出来,丢官去职都别指望了,最轻的也得判刑被流放,重一点的就是斩首抄没资产,更严重的还会牵连家人,那可就不是抄家了,而是灭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