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奶奶在家经常做一些给人缝补衣服的手工活,像是裤子有洞、外套开裂或者毛衣散开什么的,奶奶都能缝好,而且还会使用缝纫机,于是她给奶奶买了一台崭新的电动缝纫机,然后把家里改造成了一家小小的店铺。
小店铺专门给人缝补、修改衣服。
为此她在门口放了一块精心制作的自制招牌,然后又跑去复印店里打印传单,传单上面印了小店铺的名字和奶奶的联系方式。
分发传单的时候,叶沁瑶顶着烈日卖力地向人们宣传了很久,说她奶奶的手艺很好之类的,即使她当时的身体已经时不时地出现多处疼痛,身形也日益消瘦。
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她知道若是小店铺经营得当,奶奶还会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可以作为奶奶以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机器代替人工越来越多,所以会做针线活的人越来越少了,像她奶奶这样缝补手艺好的人更是极少。
只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思想已经成为了过去,大家都有钱了,坏了就买新的,很少有补衣服的了,所以缝补行业都不太景气,附近一些裁缝店也慢慢关门消失了。
好在奶奶的缝补手艺不赖,来过这里的客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位老奶奶的缝补手艺特别棒,针脚整齐,而且很细心,非常值得信赖。
奶奶也清楚地知道:做得不好,顾客就不会再上门了。
所以她每次都做的特别认真,一切只为了不辜负自家宝贝孙女的期待。
而且来修补衣服的客人一般都不太看重价格,他们看重的是缝补的质量,只要活做的好,大家都愿意来,也会介绍亲戚朋友来。
所以,渐渐的,来这里的客人多了起来。
叶沁瑶的卖力宣传没有白费,奶奶的好手艺也成了小店铺的“活招牌”。
小店铺的名声传开后,附近的老主顾、新顾客都会经常来,奶奶也变得忙碌了起来。
完成这一切后,叶沁瑶告诉奶奶,说她要去大城市奋斗了,让奶奶一定要打理好店铺,等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