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要不大家伙凑银子吧。”
左千户再三反省,知道自己这条小腿真扭不过那魏太监的大腿之后,拿出了可行操作。
世上有什么事是钱摆不平的?
太监爱钱,天公地义。
嘴上说的再漂亮,还是不及实际行动。
所谓伸手不打送礼人,我们知错了,你魏太监总不能还咬着我们不放吧?
王百户和林镇抚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均是认可这个操作方式,于是各自回去集资。
这叫议饷。
军官出饷,士兵也要出饷。
所难当头,岂能漠视!
官也好,兵也好,这节骨眼都得慷慨解囊,同舟共济,要不然船沉了,大家伙都得完蛋。
议多少饷出来,却是没个定数。
因为不知那魏太监胃口有多大,而且瞧外面这大动干戈的架势,这笔钱肯定没法少。
再者,这各自议饷能议多少?得有个统一标准才行。
于是,经林镇抚提议,总旗以上军官一致公决,统一按名册来议饷。
左千户所名册上倒有兵一千零六十,实有官兵六百二十人,其中“常驻”官兵又只四百八十余人,而能披甲者只三十余人,但遇军情能紧急出动者有三百余。
这三百余人也是左千户所的家底子了。
武器方面,全所上下有火铳四十杆,但大半锈了。虎蹲炮倒有七八杆,可能打响的只有两杆。其余都是大刀长矛,外加十几把破弓。能披甲的也是棉甲,整个千户所也就左千户寥寥几人有铁甲。
不过良心话讲,这等实力也是不错的了,毕竟太平盛世,没有大股盗寇,小股强人衙门官差就能解决,很难动用到卫所官兵。
扬州这边就算真有事发生,凤阳中都的重兵和南都的兵马也是瞬间即至,根本不虞有何危险。
故而,能保持三百左右战力,于左千户所而言,那真的就是对得起身上这身皮,也对得起朝廷了。
千户所上上下下也是有点心气的,这也是为何他们上下同仇敌忾出阵,要和魏太监爪牙一较高下,问扬州大地谁主沉浮的底气。
只是,谁都不曾想自家的底气不及人家放的屁。
整个交手过程大家能记起来的不多,只记得这边刚一声喊,那边就开始放铳。然后,自家就兵败了。
现在回想起来,千户所一干人等都心头发虚的很。要不是对方突然鸣金收兵,只怕军营都要叫人家给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