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大伙静一静,我知道你们心里犯嘀咕,觉得我一个知青没这本事。可打猎,靠的可不只是蛮力。”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了地形图,“咱们村后的山,看着杂乱,其实有规律。野猪喜欢在水源附近活动,尤其是山坳里那片泥沼地,它们爱在那儿打滚降温,还能找到吃的。”
小主,
村民们开始有些惊讶,没想到赵天说得头头是道。
“还有,发现野猪踪迹后,千万别急着动手。野猪皮糙肉厚,视力不好但嗅觉、听觉灵敏得很。得先顺着风向,悄悄地从侧面迂回包抄,不能让它察觉到动静。”赵天一边说,一边模拟着动作,眼神专注。
“那猎枪咋使?你那枪打得可真准。”一个年轻后生好奇地问。他一直对赵天的枪法惊叹不已,心里痒痒,也想学一手。
赵天笑了笑,拿起一把仿制的猎枪模型(为了讲解安全准备的):“开枪讲究稳、准、时机。手得稳,不能抖,瞄准的时候,要预判野猪的行动路线,它可不会乖乖站着让你打。而且,一定要等它进入最佳射程,不然容易惊了它,让它跑了不说,还可能反扑伤人。”
随着赵天的讲解,村民们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交头接耳中,质疑声少了,多了些思索。
王有才趁热打铁:“大伙都听到了,赵天这是真有本事。咱们不能光眼红人家的收获,得跟着学,把山上的资源利用起来,让咱小满村富起来。”
“王书记,您说得对,可上山打猎还是危险啊,万一伤着咋办?”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说。他年纪大了,见过山里的凶险,既想村子有发展,又怕孩子们出事。
赵天接过话:“大爷,您的良心建议我理解。所以咱们得有组织、有组织地干。每次上山,要分组行动,有经验的猎户带新手,提前检查好工具,做好防护。我还打算去城里淘换些更先进的捕猎工具,降低风险。”
“赵知青,那你说,咱们抓了野物,咋卖钱?总不能光自己吃吧。”一位妇女问道。她想着家里的生计,要是能靠打猎添些收入,日子就能松快些。
“婶子,这您放心。我联系了城里的一些餐馆、供销社,他们对咱们的野物有兴趣,只要品质好、供货稳定,价格不是问题。而且,咱们还能把皮毛加工一下,做成皮制品,那也是一笔收入。”赵天信心满满地说,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产业链的蓝图。
经过这一番交流,村民们虽然还有顾虑,但心动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