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海贼横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良田,远走他乡。
在这括苍山下,一家人只能分十几亩地,再加上编一些笼子,去城中卖钱,吃不饱也饿不死。
“海盗有无寇侵过那里。”
李瑄又问孙六。
他打算先从民间打听一下境况,再观看郡府的档案记录。
海盗能为非作歹八年,官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开元二十七年和开元二十九年,海贼先后寇掠海游镇,据说去年海贼又去那里,还杀了不少人,劫走妇女。”
孙六义愤填膺的说道,语气中包含着对海贼的痛恨。
“现在海游镇应该没有百姓了吧!”
李瑄思考脑海中早已记下的地图。
既然海贼势大,官府必然要将百姓往内迁,再分田地。
吴令光主要在临海、余姚两郡活动,就代表他在这两郡附近的哪个岛屿上窝着。
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翁山(今舟山群岛)的哪一座岛屿上。
“乡亲们还有不少留在海游乡,像我这样逃离的并没有多少。”
孙六回答道。
“这是为何?海贼三番两次入侵海游镇,一定是他们的线人发现海游镇人烟密集。如果海游镇的百姓不迁走,海贼迟早还会再来!”
李瑄对此很不解。
但对于李瑄的询问,孙六支支吾吾,却回答不出,像是有意避开李瑄的言语。
“伱尽可直言,我是千牛卫将军,从长安而来,是为剿灭海贼,手里还持着天子之剑,任何阻挡我剿灭海贼的人,都可以先斩后奏!”
李瑄知道孙六有难言之隐,安抚他道。
“将军,海游乡每一户要缴纳五贯钱,才允许迁走,然后分配十来亩地。否则离开海游乡,只能当流民了。我们一家砸锅卖铁,才凑齐五贯钱,能来到乐安县分十亩田地。”
孙六害怕,只能将前因后果说出。
“有这样的事情?”
李瑄心中怒气升腾:“朝廷眼中纳税重地的江南,官府竟不顾百姓死活,难怪会有数千海贼,难怪八年没有平定!”
但李瑄保持克制。
江南东道的采访使,可是刚参与吏部受贿的大案。
地方官吏向采访使等所受贿赂,原来是这样而来。
有道是官逼民反!连贞观年间都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更何况是开元天宝。
只不过这些农民起义规模不大,很快就被扑灭。
如果没有英明的人领导,那些被逼疯了的百姓,可能连豪强这一关都过不去。
李瑄相信海贼中,肯定有一批没有道德底线的十恶不赦者,但大部分拿起刀剑的人,都是平民百姓。
他们走投无路,被裹挟在这洪流之中。
“唉!草民还听说官府有能力剿灭海贼,但他们就是不派兵攻打海盗老巢。草民怀疑台州的官吏和海盗是同伙!”
孙六像是打开话匣子一样,将心中的话都告诉李瑄。
可能是怀着一丝希望,让朝廷知道这件事。
“台州”是改州为郡前的名字,才实行这个政策两年,本地百姓一时无法改口。
“这是为何?将海盗剿灭,属于大功一件啊?”
李瑄觉得孙六是胡乱臆想。
官府和海盗同伙,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李瑄并不赞成孙六的话。如果真那样,历史上裴敦复绝对无法平定海贼。
“这可不是草民胡说。海贼寇掠海游乡的时候,连续两次,都是海贼走了多时,郡兵县兵才来。我们明明已经提前传讯,按照时间,最起码县兵是能赶过来的。”
“有好几次,海贼连着寇掠几个乡,却无郡兵来!”
“还有,都知道海贼猖狂,郡兵整日呆在郡城中,从不在海边巡视。我们的乡佐里正,多次请求郡兵驻扎在沿海地方,可他们就是不肯。一直是我们里正组织乡亲在海边日夜巡视。”
“八年了啊!将军你说,他们是不是故意的!”
孙六越说越激动,他拍着桌子,发泄着愤懑。
李瑄的眉头逐渐凝起来。
他突然发现孙六的话有逻辑。
海贼再嚣张,也是贼寇,兴风作浪八年,地方官府总能找到一点线索。
可每次上奏,就说海贼侵略,势大无可阻挡。
还有就是郡兵平贼的速度。
按理说这种时候,郡兵就得在海边巡逻,可偏偏是百姓巡视。
还出现海贼连寇几个乡离谱事情!
现在吴令光势大,但吴令光刚起势的时候,只带着亲族十几人。
在壮大的过程中,却没有被遏制过。
这些事情和概念,冲击着李瑄的脑海,让他难以理解。
总归,李瑄觉得官府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