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节 风暴(1)

当使者喘着粗气。将来自天子的诏命,递交给江都王刘阏后,刘阏立刻召集了江都国内的大臣,商议具体部署事宜。

刘彻给刘阏配置的丞相是前廷尉张释之,太傅是太宗朝有名的贤臣冯唐。

张释之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经验丰富,冯唐也在官场上沉浮了二三十年。

有这两人。刘阏其实并不需要有多大的能力。

国中的一切事情,都被这两人安排的妥妥当当。

这一次也一样。

“神明示警,寡人自当奉诏!”刘阏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就看着这两位贤臣,道:“这疏散之事,和具体的安排,寡人就全部托付给丞相和太傅了!”

张释之与冯唐相视一笑。

他们也习惯了刘阏这样的行为。

相对来说。这样子的刘阏。对他们两个来说,等于明主。

刘阏这样,不管什么事情,全部交给臣子,自己袖着手,只管跟长安写信诉苦,顺便卖萌的主君,简直太难找了。

整个汉室。估计也就这么一个了。

只是,这天子诏命。却是让这两人都有些头大——依据一个梦,就迁徙整个广陵以西十几个县,数十万的居民,这真是有些搞笑!

但天子的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没有办法,两人只能硬着头皮下去,组织和动员民众的疏散。

好在,张释之是名动天下的前朝大臣,冯唐在东南,也是广有民望,德高望重的名人。

地方上的官员们,在这两个大佬面前,除了战战兢兢的配合执行外,连个牢骚也不敢发。

就是百姓,有些麻烦。

中国人的故土情绪,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中最重的。

许多百姓,宁愿饿死在故乡也不愿去其他地方。

狐死首丘,越鸟南飞。

尤其是农民,这种情怀尤其深重。

好在,江都国,本来就是移民为主的地区。

自刘濞立国以来,生活在此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从齐鲁甚至燕赵等地迁徙来的流民。

因此,民众的动员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好做。

但这也只是相对来说而已。

总有些不愿离开故乡的人,也总有些你不管怎样,他死都要死在家里,舍不得家中田亩和庄稼的农民。

对于这样的人,汉室官员,在劝说无果后,直接上了手段。

这个手段,很是简单粗暴——直接动用了郡兵,强制将人绑上了迁徙的马车。

短短五天之内,广陵以西的十二个县中的十个就已经完成了基本的迁徙。

数十万百姓,在三万多军队,两千多名各级官吏、士绅的组织和保护下,沿着长江,一路向北,前往上游的楚国和淮泗地区。

楚国和淮泗地区的诸郡,同样也开始了动员。

因为现在楚王还没决定到底是谁,所以楚国实际上属于中央代管。

朝廷任命的楚国丞相和内史,直接将原来刘戊的两个行宫和别苑以及庄园,统统清理出来,准备作为江都国避难民众的住所。

淮泗诸郡,则将各地的的兵营和军寨,都腾了出来。

虽然按照诏书,这些难民,只会在楚国和淮泗地区,避难一个月。

但,几十万难民,加上官员士绅,以及相关的照顾这些人的军队,人吃马嚼,消耗也是巨大无比。

好在,来自蜀郡和敖仓的粮食,顺流而下,开始抵达彭城。

缓解了楚国和淮泗诸郡的压力。

可也只是缓解而已。

任何地方,一下子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对当地的经济和民生,都必然造成影响。

现在还好,有着天子的威压和朝廷的大义在。

无论是官员还是下面的百姓,都得老老实实的听命。

可是,万一……天子做的那个梦没有成为事实。

这个台阶,可就没那么好下了。

先不说天子威信的折损,单单就是几十万被迫迁徙避难的民众的怨念以及楚国和淮泗诸郡地方民众的残念。就足以让汉室朝廷的威信,在整个东南,荡然无存。

对此。齐鲁诸王,都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在关注。

“此事,长安的天子,还是太毛躁了……”齐王刘将闾如是评价。

抛开天子所做的那个梦,是否真的是神明示警,单从政治角度考虑,这个事情。也是危险极大的。

要知道,江都国,原本就是吴王刘濞的治下。

刘濞在旧吴诸地。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哪怕是他死了,这个影响力,也无法消除。

要知道,刘濞在的时候。吴国可是全民免除徭役的。

至于楚国。则是另一个祸源。

虽然,吴楚失败了,大批的相关利益集团和忠于吴楚的贵族和官员被清洗。

但总有些漏网之鱼。

这些人,平时是不可能造成什么问题的。

但一旦,天子的梦兆被证明是假的。

那么,东南烽火再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长安天子,靠什么统治天下?

一是兵强马壮。二是大义名分。

尤其是后者,极为关键。

天下人心在汉。天下英雄都认可刘氏统治的神圣性和合法性。

但假如这个基础失去了。

那么……

别说刘将闾了,就是他的那几个草包兄弟,譬如刘贤和刘雄渠,也开始再次不安分起来。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几个本来该按照命令,要被迁到关中的豪强大户的迁徙工作,一下子就滞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