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送子观音

再入君怀 心如故 1037 字 1个月前

唐婉回了家中,还不待开始着手做嫁衣,就收到大嫂郑氏的邀请:“三妹妹,绣嫁衣之前,先陪嫂子去趟灵隐寺吧!”

唐婉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大嫂进门已经有将近两年半了,一直不曾有身孕,这已经成了她的一块心病。若是再过半年还不能怀孕,怕是只能给大哥纳妾了!即便大宋朝男子纳妾是合理合法的,又有哪个女子甘心与别人分享丈夫呢?!

祖父在世时纳了几房妾室,为此与祖母离心离德,祖母深受其害,又怕儿子们沉迷女色耽误前程,故而不会主动为儿子们纳妾。唐闳的妾室辛氏就是妻子吴氏做主纳进门的,原因就是吴氏伤了根本,保不住孩子。但是也只纳了一个辛氏。

郑氏的情况又不一样,她是一直未曾有过身孕。这两年多来,也看过大夫,喝各种汤药调养过身体,便是丈夫唐承平也偷偷找大夫号过脉。夫妻二人身体都正常,郑氏就想去拜一拜送子观音。

唐婉也愿意陪大嫂去,夏日时大家凑在一起给唐姝绣嫁衣时,就曾说过要陪大嫂去庙里拜拜。第二日唐承平休沐,禀明了祖母,就带着妻子和妹妹去了灵隐寺。

灵隐寺就在西湖附近,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唐婉一行人一大早就到了山脚下,为了显的心诚,没有要轿子坐,而是徒步上山。

郑氏有些内疚的说:“三妹妹,委屈你了!还要陪我爬上去,这一路可不近呀!”

唐婉并不介意,只盼自己陪大哥大嫂爬山拜佛,能够让他们二人得偿所愿。安抚道:“大嫂,你这就见外了,我也盼着你跟大哥能够早得麟儿!再说咱们自己爬山,还能好好看看这一路的风景。辛苦些,无事的!”

郑氏和唐承平心中感动!尤其是郑氏,别人家都是婆媳不和,姑嫂不和,在唐家还真是不一样!不仅祖母和婆母不曾给她压力,便是小姑子们也不曾讥笑她,唐婉更是维护她,总是说只是子女缘分晚一些来宽她的心。

唐婉开始上山时,天刚蒙蒙亮。爬了一段路,出了朝霞,而后太阳才出来,山间日出的风景特别的美,唐婉叫住大哥大嫂,几人站住静静欣赏了一会儿。这世上的女子大多都困于内宅,唐婉还好些,前世有赵士程陪她游历山川。今生因为种种原因,家人觉得亏欠了她,也不曾严格约束她。大嫂郑氏不同,她是标准的闺阁女子,这样爬山看日出的机会并不多,一时之间竟然看痴了。

这一路上风景秀丽,唐婉同郑氏、大哥唐承平边赏景边爬山,说说笑笑的,竟也觉不出累来。快到中午才爬到灵隐寺的山门前,喘了口气,略微休整一下,这才进去拜佛。

灵隐寺已经改成了灵隐寺崇恩显亲禅寺,唐婉几人也不急,打算将寺内所有的佛祖菩萨都一一拜过。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唐婉与郑氏都是添足了香油钱,然后诚心叩拜,祈求佛祖保佑。

郑氏见唐婉很是诚心,嘴中也念念有词,待出了大殿便问道:“不知妹妹跟菩萨求了什么,这么诚心!”

唐婉也不避讳,答道:“当然是求满天神佛保佑,让大嫂你早日诞下麟儿!之前我就答应过,回来菩萨面前替嫂嫂求子,绝不会失言!若是回去有好消息传来,我还会回来还愿的!”

唐承平说道:“有劳三妹妹了!我这做哥哥的都不知道怎么谢你!”郑氏也很感动,眼里竟透了泪光!

唐婉宽慰她道:“嫂嫂莫哭!既然你和哥哥都很康健,有孩子只是早晚的事!我看,你们大概是心情太紧张了,待到大伯母他们回来,不如你们也出去走走转转,换个环境,看看风景,没准心情好了孩子就来了!”

郑氏点了点头:“或许吧!那等我们回去,嫂嫂先帮你把嫁衣修好,我抓紧着点做,估计母亲回来时也就做的差不多了。有人主持内务,我就跟你大哥去四外玩上几日。”

唐婉见嫂嫂听劝,开心的说:“本该如此!嫂嫂你就是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

最后唐婉又陪大嫂去大殿里求了签,竟然求到上上签!

郑氏抽到的签文是:一树花开终结子,掀天揭地振家声。门庭光显桑榆茂,绿墙朱户万家香。

看到这个签文,郑氏竟然喜极而泣,唐承平也很是激动!他不忍心责怪妻子,不代表他不心急,成亲这么久了,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等到去寻解签文的和尚,那和尚也说:“夫人,您命中是有贵子的,且此子将来非同小可!您不必忧虑,俗话说好事多磨,回去且耐心等着就是!”

郑氏同唐承平不断道谢,又回去捐了一笔香油钱,请了一尊送子观音像回去。

待事情办完,时候已经不早了,在寺里吃了一些素斋,唐婉几人就下山了。上山的时候不觉得累,可下山时腿都打哆嗦,尤其是郑氏,不怎么出门,更是觉得腿都抬不起来,也不管妹妹会不会笑话了,唐承平把妻子背下了山。唐婉好些,在夏婵和春桃的搀扶下下了山。就是回去也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三天才缓过劲儿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请回来了送子观音,郑氏每日都要拜上一拜。又求到了上上签,郑氏夫妻二人也都塌下心来,不再那么焦虑了。每日拜了菩萨,处理好府里的杂事,郑氏就回到眉寿院陪唐婉绣嫁衣。姑嫂二人陪着祖母聊天,手里的活儿也没有落下。尤其是郑氏,她将嫁衣上绣花的活儿都揽了过去,一双巧手之下,嫁衣上的图案竟跟活了过来一样!唐婉好奇的问了一声:“大嫂嫂,怎的你的绣活这样好?”

郑氏也不瞒着:“我幼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