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时间,太史慈应该就在年中的时候自东莱出发,倘若现在还不征辟他的话,等他去了江东,就再不会有机会了。
太史慈虽然只是过去访友刘繇,可连他自己也想不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返回过北地,从此以后,终老江东了。
“太史子义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宛如由基再世。更喜此人性格豪雄,忠肝义胆,谦恭孝顺,文武双全,将来必能为父亲独当一面。”
太史慈的名声,在后世曾经经过一個巨大的起伏。
最早的时候,太史慈可是与赵云一样的赤胆忠臣,喜欢他的人也很多,也都认可他的忠心。
尤其是和孙策的那一段化敌为友,以及如期而返的信誉,更是被抬高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只是后来,很多人翻阅到了吴书里记载的一句话。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这句话的问题看起来很大,尤其是七尺之剑,更被人当做了铁证,用以证明太史慈何等狂悖,居然想当皇帝。
这些人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七尺之剑,非人臣所能佩戴的,这是帝王之礼。
咱们姑且不谈,太史慈死之前还会不会坑儿子一大把,他可是有儿子太史亨的。
也不说吴书整段话里,最后还有孙权甚至还有“权甚悼惜之的后缀。”
难道说孙权是在可惜太史慈死的早,不能和自己抢皇位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七尺之剑的问题。
这一点如果不能解释,那太史慈确实是洗不干净的。
可史书中有一件事,完美的解释了这一点。
后汉书,冯异传记载: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
这里说的是,在后汉光武讨伐赤眉军的时候,为了增加冯异的威信和宣扬他的功绩,刘秀亲自派车架将七尺具剑送到河南,赐予冯异。
这里能说冯异想当皇帝了吗?
能说光武帝是想让位给冯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