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节 蚕房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551 字 4个月前

“谢谢姑娘恩典!”王四娘喜得连连福了几福,到底是老爷的跟前人。说起话来也响亮!

“你不是还有二个女儿么?二女儿多大了?”

“十二了。也不小了。”

“那就一起来吧。我正好要用人。”李幺儿倒不是乱摆派头,农委会的计划中就有在凤凰山庄开设蚕桑训练班的项目,赵引弓办得义塾里的孩子长得已经受过一年多的教育,短得也有几个月了,完全可以作为这个训练班的第一批学员,系统正规的学习现代蚕桑技术。

王四娘一听二女儿的差事也有了保证,不由得喜上眉梢,要不是这里是野地里。真恨不得立刻跪下来给李姑娘磕几个头。千恩万谢的说不完了。

“你二个女儿叫什么?”

“大妹和二妹。”

“真是不用心。”李幺儿嘀咕了一声,这一家母女全是排数字的名字。当下想了想说,“我给她们都取个名字吧。老大就叫沈苏、老二叫沈杭。”

中国最早开始在农村进行近代化蚕桑养殖革新的二所蚕桑学校,一所是在苏州浒墅关的蚕桑专科学校,另一所则是设在西湖的杭州蚕桑专科学校。用两地给这二个女孩子取名,代表了李幺儿对她们的期望。

从山上回来,李幺儿立刻投入到养蚕场的建设中去。养蚕场的大致规划是有得,不过要结合地形地貌来进行具体设计。好在这种建筑并不复杂,无需太多专业知识,只要记得几个重点即可。至于施工工作,由于山庄的营建十分繁重,而且要求独特,雇佣本地的木柜施工已经显得不合时宜,赵引弓以从临高建筑总公司抽调来几个归化民技工为核心,在本地建立了一支专门的施工队。

首先是铺设了专门道路通往施工地点,修路对于凤凰山庄工程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在没有具体营建任务的时候施工队的唯一工作就是修路,构成凤凰山庄内部的道路网络,沟通山上的各个工作地点,加快人员和物资的流转速度。

养蚕场是按照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标准修建的,施工简单,用料也容易筹措。凤凰山庄的蚕房全用平房,坐北朝南,但是房屋朝向略偏西五度,以避开“西照阳”的高温,又能适当引入北面的凉风,利于温度控制,为一年四季都开展养蚕活动打下基础。蚕室周围有大树遮荫,这样可以减缓因为日照造成的室内温度的急速上升。特别是在夏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房屋的构建自然是南方式的尖屋顶,以利于排水,除了南北墙体上都开设有较大的窗户之外,和本地的民居在外形上大致相同:一样的白墙黑瓦。

蚕房是整排的连续式的平房,但是按照每开间45米进行隔断。45米的距离正好是两侧各放一排蚕架,中间留下15米通路的距离。进深为12米,放置蚕箔8~9行,房屋净使用高度为4米,可搭10~12层蚕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