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嬴昊这个的提议,简单的议论了一番后,丞相王猛、太傅贾诩、六部尚书、郭嘉等大臣就全都表示支持。
以他们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旧军制已经不合时宜,是时候创出一套更加先进的军制了。
嬴昊足足和众臣商谈了一整天,最终也达成共识,即校尉军制以下不变动,对校尉以上军制做出更加细致的划分,即:
两曲一屯,共计千人,为常规营,设准校;
两个常规营,共计两千人,为二级营,设少校;
三个常规营,或是一个二级营一个常规营,共计三千人,为一级营,设中校;
四个常规营,两个二级营,或是一个一级营一个常规营,为特级营,设上校;
五个常规营,或是一个特级营一个常规营,共计五千人,为加强营,设大校;
嬴昊把校级划分成了五个等级,并且取消之前所有杂七杂八的称号,统一以这五级校尉进行称呼。
至于营的五个等级,嬴昊虽也想统一营级人数,但因为各类兵种的不同,战损好恢复效率,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统一人数的意义并不大,还不容直接定五个等级呢。
如此的话,五千人的加强营打的只剩一千人,可以和其他有伤亡的军队合并,然后继续作战,等战后在补充兵力,恢复站前的编制。
校级以上就是将级编制,同样被划分成了五个等级,分别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
今后的大秦万人成军,万人以下,无论是六千士兵,七千士兵,还是八千九千,全都由准将进行统领;
至于万人以上,无论怎么编排,十个常规营也好,五个二级营也罢,只要数量达到万人,就是军级编制。
少将统领一万大军,下辖多名校尉;
中将统帅三万大军,下辖三名少将;
上将统帅十万大军,下辖三名中将。
大将就是大秦的最高军衔,上面虽还设有都督和元帅这类荣誉军衔,但本质上依旧是属于大将,所统帅的部队自然也在十万以上,不过直属部队最多也只有三万;
达到将级之后,准将和少将两个等级,依旧统一进行称呼,而则中将级别则都有着单独称号。
像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等称号将军就都是中将级别;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这些称号将军则都是上将级别;
而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大将军等称号将领自然是大将级别;
另外,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嬴昊对除准将外,另外四级将级的直属部队,都做出了人数限制。
少将直属部队为五千人,中将一万,上将两万,大将三万;
打个比方,岳飞虽是大将级,幽州大都督之位,也赋予了他二十万幽州军的管理权,可他的直属部队依旧只有三万。
没有皇帝的命令,幽州二十万大军,岳飞只有代管权,而没有直接指挥的权利。
除此之外,中将以上的将领,都不会长时间在一支军队任职,最多五年就不需要轮换,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延期。
如此安排下,高层将领虽掌兵权,但数量不会威胁到皇权,而且被切割成了独立个体,很大程度的防止领军在外的将领拥兵自重,也为皇帝收回下方的兵权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