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人心从来就不讲道理

葬剑 剑心常在 2825 字 2个月前

……

张诚啊,无父无母,天崩开局。

出生那一年,澜沧江江水泛滥,连日暴雨冲垮了云乡城外堤岸旁的几十座村镇,襁褓中的婴孩就这样被家中父母放入了一口大水缸中,沿着澜沧洪流一路南下,最终与同样南下求学的范进在元阳相会。

那时的范进,从家中出发多日,身上盘缠早已渐紧,家中老母与贤妻都因连年的灾荒,相继离世。

屡试不第的花甲老人,步履蹒跚的从白沙镇出发,欲前往南方的荒蛮之地,寻一处名为“龙场”的圣人悟道之所。他早已年过半百,转眼间人生已到暮年,心灰意冷。

那段时间,曾经有过不知多少次寻死念头的老者,最终选择在元阳的雁西桥,结束自己惨淡的一生。

也许,那日的冰冷江水,的确是他这把老骨头最后的能去的地方了。

因为老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注定了他在死后,连个埋尸的人都没有!

范进无儿无女,家中也无个表亲照应,在这荒僻的南疆,他的结局毋庸置疑不会太好。

可也就是在那一日,也不知是怎么的,当范进跳入冰冷的江水之际,有一只大缸没来由从上游快速漂来,一下就撞在了即将沉江的老人头顶,将他给强行撞晕了过去。

再醒来,就是岸边,范进看到的是那个襁褓中熟睡的婴孩和他唇角上挂着的一抹浅浅微笑,他愣住了。

良久,小娃娃嘬了嘬嘴,仿佛是饿了,瞪大着眼睛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却也不哭不闹,没有得到回应,便再度熟熟睡去。

那一刻,天边日光逐渐变得尹红,夕阳下的星空逐渐显露,暮色四合,老人面朝星辰大海转瞬释怀,他顷刻顿悟。

也许不用去龙场了,悟道的道就在心中,万古岁月,每个人都不过是时空隧道里的一粒尘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是你能够决定的。唯有心中的感受,才是当下每个人能够牢牢抓住的。之所以来人间走一遭,不过是体会人生百态,领悟人情冷暖,坦然面对各种心酸与快活罢了。有想做的事就去做,有喜欢的人就去追,其实真的很简单。

就像这个孩子的名字,范进就很喜欢,就绣在那块包裹着婴孩的襁褓上,“张诚”!

诚实的诚,诚信的诚,诚心的诚!

待人以诚,持之以信,交之以心。

书中说过的,没说过的,其实都很有道理!

……

没来由,张诚趴在那座孤坟的墓碑上,睡了一个沉沉的午觉,待到身后响起一阵黄莺轻啼,年轻书生终于还是被吵醒了。他抬头看了看天上日头,不禁出神。

下一刻,仍处在迷离状态的年轻书生挣扎着站起身,也来不及去回味方才做的那个对他而言颇有些意义的迷幻梦境了,两步回到田间,拾起了那条捆有几把镰刀的扁担,便朝来时的路快步走去。

年轻人给孩子们上课,要迟到了!

……

那位女子还是那位女子,从小镇西南角的染坊出来,抱着两匹明黄绸缎,便朝着家中跑去。

时间对于她而言,还不算晚,可以回家吃上两口闺女煮的热粥,暖暖肚子再下到自家地里干活。

她抬头又看了看天上日头,心情突然变得很好。

这位坚强的女人,这个在小镇上和读书人张诚一样受人尊敬的女子,其实给她一碗女儿煮的不那么好喝的热粥,她就满足。

从镇子西南走回位于东南的家中,属实需要好些的时间,女人的腿脚今日又是担柴又是送布,早已多少有些酸胀。但她一想到家中的那碗热粥,便突然觉得很有力量。

书上说:望梅止渴。

是有这个道理!

可书上从来没有说过,一碗煮的大概率会糊锅底的米粥,也能带给一位疲惫的母亲想要尝一尝的冲动。

其实,真正的道理从来都不在书上,而是在每个写书人、看书人的心里。

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道理,因为人的心,本来就很不讲道理。

换言之,你喜欢什么,喜欢谁,你有你的道理。

而我,喜欢什么,喜欢谁,我有我的道理!

互不干涉,彼此尊重,就很好!

……

学塾内,讲堂上的先生从门外归来。

刚进门,就被一双双小小年纪就磨出了老茧的小手指画一番。

孩子们一同起哄道:“先生,你来晚了。”

张诚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读书人没有更衣,只是匆忙进屋洗了把手,他走到讲堂中央,在那张属于讲师的桌案前徐徐落座,看了眼面前的书。

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张诚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句子,出自《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知为何,看着眼前这些再熟悉不过的文字,今日的张诚眼神不禁一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是了,读书人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他也找到了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