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鑫笑道:“所以你们是打算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把处置这些官员的决定诏告天下?”
王承恩道:“此事涉及军中大员,若不小心处理,可能会激起兵变,其中难处,还望大人见谅。”
陈一鑫道:“兵不兵变,那是你们内部的事,与我无关。你先把人交到我手上,我们再来谈后面的事。”
陈一鑫不太在意崇祯最终会给这些官员安上什么罪名,他只想敦促对方尽快投降,结束现阶段的战事。自己麾下的部队每天人吃马嚼,消耗巨大,开支已经超出了战前的军费预算,既然执委会已经决定不打了,再拖下去只会让作战成本越来越高。
当天夜间,果然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悄悄出了城东朝阳门,来到海汉阵前,与等候在此的海汉部队完成了人员交接。
为了确认这些人的身份,陈一鑫还特地让军情局派人辨认,避免大明浑水摸鱼。
海汉这些年也派了不少探子到京城潜伏,任务之一当然就是辨识大明军政要人的外貌。战前已有数名探子离开京城,与海汉军大部队会合,此时就需要他们派上用场了。
但即便如此,军情局的探子也只能确认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还有一些平时深居简出的官员难以立即确认身份,需要通过别的渠道来验证。
不过只要能辨认出其中一部分人,基本也就能证明对方的诚意了。陈一鑫当即表示,可以开展后续的谈判了。
至于早先由陈一鑫拟定的劝降文书中,要求崇祯亲自出城请降的内容,他主动表示可以取消这项条件,仍由王承恩作为谈判代表,出席后续的停战和谈活动。
其实陈一鑫自己也清楚,这项条件不切实际,对方肯定不会答应。看在大明如此配合的份上,在这种无关痛痒的细节上主动做出一点让步,也算是释放了善意。
而崇祯在京城内清洗主战派官员的消息,并未在第二天立即爆出,对外只说这些人都被召进宫面圣,商议退敌之策。
但还是有一些嗅觉灵敏的人,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崇祯已经临时任命了一批武官,不声不响去接管了被召见的几名武将驻扎在城内外各处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