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十年

灵将之说 媱与雅 2268 字 11天前

他限制佛教,毁铜像铸铜钱,救济民众,命僧尼还俗,解放劳动力。

他均定田赋,颁布《均田图》,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变革漕运,提高生产力,使国家实力大大提高。

他修订《通礼》、《正乐》,大兴文教,重视礼教,加强国家文化建设,恢复圣唐王朝灭亡以来崩坏的文明秩序。

他重视制度建设,修订刑法,颁布《郭木刑统》,整肃朝堂,一改圣唐王朝以来不正之风。

他招抚流亡,减免赋税,还百姓安逸之所,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得郭木国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提升,还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道宋。

柴荣作为结束圣唐皇朝时期多年割据战乱的决定性人物,他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乱世即将终结的希望,还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如唐太宗、汉武帝般英明神武的君主。

所以,不管柴荣当时的北伐能否成功,只要再给他三十年时间,拿下燕云十六州再创汉唐辉煌是很有希望的。

正如后世朱元璋评价柴荣:“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郭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柴荣,便是那个能逆转乾坤,能为人所不能为的人。

柴荣死后,范质等人在灵前拥立梁王柴宗训即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柴宗训,为周世宗柴荣第四子,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出生于澶州,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他在位时代,以李重进兼淮南领主,防备南唐;以韩通兼天平领主,戍守开封东北面;以赵匡胤兼归德军领主,戍守开封东面;以向训为西京留守,戍守开封西面。

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忠于郭木皇朝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郭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领主、检校太尉。

而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郭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

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

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

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而在侍卫司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郭木皇朝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神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