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了,楼令给人的感官比较割裂。
什么割裂?
楼令在内部表现得十足的好人,对外却是无比的凶残。
可别以为没人知道怎么回事,晋国近年来的持续扩张,主意是由郤锜来下达,提出那种建议的人却是楼令啊。
那样的人,谁敢当成绝对的好人。
而面对那样的人,只要能够拉近彼此的关系,想来没有人会不乐意吧?
有一说一,楼令并未经营过好人的人设,历来就是为了顾全大局。
只是吧?愿意为了顾全大局而进行调和,无论楼令的想法是什么,仅是从轨迹来定论,胜过当代的太多贵族了。
“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展开行动的时候,即便有再大的外部阻力,不得不做。”国书进行强调。
齐国为了吞并莱国已经准备了四十多年的时间,近来莱国内部大乱,许许多多原本不接受齐国拉拢的莱国贵族转变态度。
莱国的贵族,他们在暗中投靠齐国的数量已经有四成之多。
尤其是莱国爆发了很大的内乱,超大概率组织不起像样的军队抵抗入侵。
若是齐国将动静制造得足够大,到时候喜迎王师的莱国人绝对会占多数,可能不用齐国怎么用力,能够轻易瓦解莱国中枢对地方的统治。
面对这样的好时机,齐国君臣知道错过之后,日后可能就再也碰不上了。
所以,哪怕没有取得晋国公开的允许,仅仅是获得了默认,齐国君臣知道其中的风险,更担忧讨伐鲁国的晋军会顺道杀过来,他们还是决心要冒险。
楼氏这边将霖姜迎接到,该走的流程也走完,仍然是在“临淄”城内外待了三天。
这三天是在等齐国做好准备,比如陪嫁的人与物抵达位置,要跟随前往楼氏封地的人也尽数抵达。
随后,楼令带楼武再次入宫,亲自对齐君环进行了辞别。
等迎亲队伍踏上返程,整支队伍的人数增加到了将近一万两千人。
这一万两千人之中,属于霖姜的陪嫁之人超过三千,他们是三位媵以及武士、侍从、隶、奴,光陪嫁的武士数量就有一千五百。
陪嫁的人那么多,显得夸张吗?讲事实就是并不夸张。
要论夸张的地方,大概就是陪嫁的武士数量,他们还是全副武装的姿态进行陪嫁。
陪嫁的财货数量更夸张,光是装载的车辆就超过五百。
一些无法带到晋国的陪嫁,例如霖姜在齐国的食邑或产业,可以说从霖姜的嫁妆进行对比,无疑是超过福姬了。
有鉴于齐国本就有厚嫁的习俗,不是特别要搞事的话,应该没有人用这样的对比来挑拨楼小白与楼武的兄弟感情。
前来齐国的楼氏之人并没有走了个干净。
在来齐国之前,楼氏内部就有一系列的计划。
刚迎娶霖姜酒置办产业,会显得吃相比较难看。
那么,留在齐国的楼氏众人,他们先观察与考察,再来也是等着收集齐君环炫耀后的信息,一系列事先准备总要按部就班来做。
楼氏真正开始在齐国置办产业,该是等齐国吞并莱国之后了吧?
到那个时候,晋国会对齐国采取动作,恰是齐国有求于楼氏的阶段。
公器私用在春秋属于是当权者的一种常态,其他有权有势的家族能做,到楼氏就不能做啦?
楼令要借势,会借得光明正大,真要是损害晋国的利益,信不信谁都是屁不敢放一个的状态?
没别的,之前所提到过,权贵都是那么玩,谁都不比谁干净,敢玩双标的话,连同流合污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便是作为被勒索的一方,齐国君臣也要认,甚至要夸楼氏真是懂得把握时机。
返程的队伍肯定会经过鲁国,他们这一次走的是“艾陵”方向的通道。
“鲁人恭顺中带着明显的惊慌,让人看了想笑啊。”国书不会错过嘲笑鲁国的任何机会。
楼令闻言做了一个“哈哈”的举动,只是没有进行搭话。
鲁国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概括起来就是举国陷入惶惶不安的氛围之中。
不单纯是楼令释放出来的信号,最大的原因是季孙行父在“新田”遭到了驱逐。
这一次的驱逐可不是郤氏有谁将季孙行父等人赶得离自家门口远远的,变成晋君周派人明示季孙行父可以回国等候处置了。
闹到那份上,主要是季孙行父每一天都去宫门堵门,后来甚至还每一天都给哭上了。
申包胥哭秦廷能够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楚国与秦国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两国也是结盟将近两百年的盟友,更因为秦国与晋国属于死敌的关系,不敢坐视楚国真的亡了国。
鲁国跟晋国是什么关系?说难听点的话,没有来自晋国的庇护,鲁国即便不被齐国所攻灭,齐国也能够一再蚕食鲁国的疆土。获得晋国极力庇护的鲁国却是一次次给晋国的霸业捣乱,平时也是能诋毁就诋毁,用忘恩负义这样的定义都是一点没错。
那不是在胡扯!
鲁国对晋国的各种诋毁从春秋中期开始,一直到亡国之前都不消停。
要说什么时候,哪个鲁人对晋国产生“暴击”的话,只能说要等孔夫子遭到三桓的驱逐,晋国的赵氏有意接纳,结果孔夫子逮着赵氏一顿骂,好心当成驴肝肺了,属于是。
只是,赵氏挨骂多少是属于活该,原因在于赵鞅确确实实不怎么喜欢当人,搞得赵氏在列国的名声极差。让赵氏名声变得更差,完全就是后面赵氏出了赵毋恤这么一头牲口了。
当前阶段季孙行父闹出了哭晋廷?别说方式对不对,反正求饶不是那么求的。
更不用说,晋国老早就受够了鲁国的各种恶心,国策变动之后不打算再继续忍耐,肯定是想着要将新仇旧账一块清算啊。
要不是齐国要展开对莱国的军事行动,他们一定会申请加入战队,逮着鲁国就是一顿胖揍。
齐国没有动静,周边的小国却是纷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