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唐武宗——李炎

李炎,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人,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早年被封为颍王,文宗病重时,被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拥立为皇太弟,文宗驾崩后,李炎即位为帝。李炎在位期间,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有志于革除积弊,同时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命诸道平定昭义刘稹叛乱,鉴于寺院泛滥,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寺众土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对外则击败回鹘,保卫北疆安定,使唐朝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长期服食长生丹药,驾崩于长安大明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李炎,生于长安东宫,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母为宣懿皇后韦氏,是唐文宗李昂之弟,封为颍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之子、晋王李普为嗣,可是李普夭折,文宗追赐他为皇太子,一直到立鲁王李永为太子。李永暴死,文宗很是伤感,从此抑郁成疾,文宗没有同意宠妃杨氏立弟弟、安王李溶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患病了,太子之争也由此开始。

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贪图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李珏据理力争,奈何手握神策军的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将李炎立为皇太弟。当天夜间,仇士良便统兵从十六宅迎李炎赴大明宫少阳院,百官则在东宫思贤殿谒见李炎。文宗驾崩,李炎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武宗,受册于正殿,时年二十七岁。李炎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宣懿皇太后,其生日被定为庆阳节。

李炎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劝说下,将文宗的杨妃、陈王李成美、安王李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赐死。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把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杀死,以解除对李炎构成的威胁。李炎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更能知人善任,召素有干才的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门下侍郎。有志于革除弊政,对李德裕极其倚重,君臣二人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对,度过难关。

宰相李珏、杨嗣复被罢相贬往外地,李炎本来已经下诏将二人处死,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将二人赦免。仇士良企图煽动禁军驱逐李德裕,但被李炎震慑,仇士良惶惑不自安,以老病为由提出退职,李炎顺势解除了仇士良的军权。仇士良退职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李炎暂时剪除了宫中的宦官势力,加强了皇权。

李炎性喜行猎游宴,与武士角力,允许五坊小儿让其出入宫禁。有一天,他问候祖母郭太皇太后起居之状,并从容请教说:“怎样做才能成为盛德天子呢?”郭氏说:“谏臣所上章疏应当留心阅览,觉得可行的就采用,如有不妥之处,可以征询宰相的意见。不得拒受直言,不要听信谗言,要以忠良之士作为心腹。这样就能成为盛德天子。”李炎再拜致谢,还宫后索取大臣谏章阅览,多是劝谏游猎之事,从此后便很少出游行猎,五坊小儿与角力武士等人不再享受大量赏赐。

另一次,李炎前往泾阳县围猎,不久后,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在紫宸殿劝阻说:“陛下近来游猎逐渐频繁,出离京城也太远,早出晚归,荒废了朝政。”李炎脸色一变,承认错误,高少逸等人退出后,李炎对宰相们说:“朝廷设置谏官的本意,就是让他们直言朝政得失,朕愿常常听到。”李德裕等宰相齐声祝贺,数日后,李炎擢拔高少逸为给事中,郑郎为左谏议大夫。

李炎早在做藩王时,便已迷信道教,勤于“道术修摄之事”,到他即位后,马上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在三殿修建金箓道场。李炎还亲自前往三殿,在九天坛亲受法箓,即使臣下上疏劝谏,他也置于一旁。

卢龙军乱,牙将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自称留后。随后卢龙士卒杀陈行泰,立牙将张绛,在此期间,李炎采纳李德裕的建议,沉着应对,不随意授予节钺。最后选定了恭顺朝命的雄武军使张仲武,成功平定了卢龙军乱。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意图割据,不听朝旨,李炎与李德裕力排众议,派兵征讨,成功平叛。

回鹘南侵,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奉诏讨击,大破回鹘军,杀戮收擒近九万人,又派兵趁胜进入契丹、奚两部,杀回鹘监使,从而恢复了唐王朝对两个部落民族的管辖。唐廷发兵三路,北伐回鹘,石雄大败回鹘于杀胡山,乌介可汗负伤,远遁西域。此后,唐北部边境安定三十余年,黠戛斯也向唐称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鉴于佛教势力的膨胀,及李炎宠信的道士赵归真、刘元靖等人的劝说,李炎下诏拆毁佛寺,令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没收奴婢十五万人及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在拆毁寺院的过程中,经济损失也不小。特别是不久之后唐懿宗复法,使政府损失更大,难以估量。除了开源,还要节流,李德裕大刀阔斧地裁撤冗官,一下裁掉官吏两千多人,大大缩减了有关开支,这段唐朝中后期较为平稳的一段时间,被史学家称为“会昌中兴”。

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性格愈加急躁,喜怒失常,召李德裕询问朝外之事,李德裕回答:“陛下的严厉决断让人们难以猜测,朝外之人感到很惊恐。以前贼寇叛逆专横暴虐,当然应该用严厉的威邢来制服他们;但如今天下既已平定,希望您能以宽容理政,如能使犯罪的人服罪无怨言,为善的人不感到惊恐,那就能称得上宽容了。”自此年秋冬以来,李炎开始患病,但道士声称这是成仙前的“换骨”。李炎隐瞒患病之事,外臣只是奇怪他很少进行游猎,宰相入朝奏事也不敢停留太久,又下诏停罢第二年元旦的大朝会。

鉴于党项部落屡次扰边,李炎任命夏州节度使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派兵征讨。久病未愈的李炎认为汉朝属火德,光武帝刘秀因而改洛阳的“洛”为“雒”,唐属土德,不可以王气胜过君主之名,于是正式下诏改名为李炎。而自正月十三日起,李炎就不再上朝视事,宰相求见,也不获允许。朝廷内外都深感忧惧。

不久后,李炎的病情迅速恶化,以至十来天说不出话来,李炎在长安大明宫崩驾崩,年仅三十三岁。由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等拥立的光王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李炎成为唐朝自太宗、宪宗、穆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获谥号为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京兆府三原县的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