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科举的初步设立,也就意味着斐潜治下的科举制度大体上进入了比较完善的阶段,虽然不能说是成熟,但是至少有了明显的分化。
郡县内的考试,主要是为了筛选。
筛选的目的就是为了淘汰。
有些人不适合学习,先天的捧着书就犯困,那么就不必强求了,在当地考几次不合适,就转行去别的地方就是,成本也不高,否则去一趟长安,考了不中,放弃吧,可能心中不甘,毕竟沉没成本太高,不放弃,又未必下一次能考中。
所以就近考试,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若是以后考试的多了,再下放一级,在县当中,那么就真的只是筛选了,只要是稍微肯用些心思的,通过考试成为秀才都不难,就像是后世小学升初中,在九年义务教育之下,只要不是离大谱的,基本上都没有问题。
可是再往上,就是选拔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点,在长安的考试尤为明显。
只会死读书的和真正有能力的,会在这个考试当中区分出来。
而后世那种学术方向和公猿方向的考试,在当下封建王朝之中并不是有很明显的区分。
能从各地郡县上来的考生,多少是有了一定的水准,但是也不代表着全数都能被录取,毕竟各个地区的学习氛围,学术水平不一致,就像是河东和太原之地,明显会比汉中和陇右的学子水准高一点一样,所以有可能某个郡县有八成左右的学子会被录取,而某些地区可能只有四五成,甚至二三成……
除了这些学子之外,还有一些人在长安,也是住在驿站之中。
这些人就不是为了参加考试了……
比如宋航和蔡昱。
宋航和蔡昱到了长安有些时日了,他们也住在驿馆之中。
宋航先到的,然后蔡昱后来才回到了长安。
王铭在回归的途中受伤了,还挺严重的,正在百医馆内休养,恐怕至少要养个半年左右。
不是所有人都像是宋航和蔡昱一样有运气。
王铭的逃亡之路并不是很太平,他起初也是试图蒙混过关,但是路上的关卡很快就严格了起来,王铭不得不开始乔装打扮,甚至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走一些小路。自从董卓迁都之后,河南尹,河洛一带很多地方都是尸骨遍野,荒凉无比,即便是杨氏大力发展,也不过是在雒阳附近一带相对好一些而已。
王铭之前也没有参加过什么野外求生的培训,加上又没有什么定位仪器指南针什么的,他只是会凭借着天空太阳来粗略的确定方向,结果碰上了阴天……
等王铭遇到了骠骑接应人马的时候,真就是差一点就营养失衡,死在荒野了。
所以驿站之内,蔡昱也就是和宋航比较熟悉了。
蔡昱背着一个酒葫芦,怀里揣着几包吃食,来找宋航。
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相当长的假期。
斐潜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见他们,而是让他们先休息,然后在想象他们想要做一些什么。对于这些长期处于另外一个阵营的人来说,就像是什么三年又三年,再不来都混成老大了一样,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和关中三辅这里完全不同的习惯。
两人也没有特意找什么风雅之处,便是居住的驿馆的屋内窗下的桌案上,随便找了几个豆盘摆放些冷食。
水煮咸味豆,一些碎肉干,还有几只小小的烤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