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织百辉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也有一颗很文艺的心。
出身京都伯爵家族的千织百辉在16岁时就以一首现代诗震动京都诗社,如果让他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的话,他很可能成为一名极富才华的诗人,只可惜家族的使命注定了他无法像普通的文艺青年那样,在山水和美酒间流连。
20岁的时候,就被家族送入士官学校就读,花费了8年时间,从见习少尉成长为一名陆军少左,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属于晋升极快的,但对于一名贵族,算是落后了。
这和志不在此的千织百辉的心态自然是有着不小的关系,已经算是家族边缘人物的陆军少左在战争开启之后,也没有得到进入甲种师团镀金以便更快速度加官进爵的机会,反而成了108师团这种二线师团里的一个少左大队长。
这次被旅团长亲自点名率部绕行中国军队后翼,千织百辉内心其实还是很感激的。
虽然对行伍之事不太感兴趣,但不代表千织百辉不通人情世故,他知道苦米田四郎这是给他立战功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率部在一线苦战!
要知道,他们的对手可不是普通中国军队,而是108师团的苦主之一的四行团,但凡是遇见这支部队,108师团就从来没有全身而退过。
一个少左在普通大头兵心中还是个人物,但在四行团那边,人家甚至都不屑于拿少左的头颅当战利品,因为实在是宰的太多了,或许只有大左级别的人家才能看得上眼。
所以,对于此战,千织百辉还是很尽心尽力的。
不仅身先士卒手持砍刀披荆斩棘,甚至还不惜尊贵的少左之身跳入山涧和普通士卒一样抬木头架桥,也正是在他这种舍身忘我精神的刺激下,他麾下的步兵大队才能在地形如此险峻的大山里花费2日一夜的时间行军十几公里,眼瞅着就要绕行到青石岩后方对中国军队实现合围。
一旦从四个方向对青石岩区域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那里的中国人就会顾此失彼,再顽强的抵抗也会成为徒劳!
赫赫战功,就在眼前!
于是,就在这个夜里,站在一道山梁上看着漫天繁星,日本陆军少左诗兴大发,以母语高声吟诗一首。
翻译成中文的话,其大意就是:今儿晚上的星星那么亮,成为指引帝国勇士杀敌的明灯,那些飞溅的鲜血将成为帝国官兵胸前最美丽的花朵......
文艺的陆军少左不知道,在中国未来的互联网上有句俗语:反派往往死于话多!
他吟的这首诗包含多少才华中国人不知道,但中国人却知道,自己头顶上,竟然有日本人。
特喵的,距离竟然绝不会超过40米!
带队的楚少云中尉当时就一脑门汗!
原来,虽然是奇葩编制行军,又在自己团驻地区域内行军,但楚少云好歹是正规军中尉,依旧按照军中惯例组建了侦察兵。
唐团座在教导大队的一节战术课后的一段告戒一直让楚少云记在心中:人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失误和错误将会伴随每个人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那是普通人生常态。但唯独抵达战场的指挥官,没资格也不能拥有这个常态,因为他犯下的每个错误和失误,都必须用战友宝贵的生命去弥补!
所以我希望你们,不管是营长、连长、排长或是班长,在每一次指挥作战时,都慎之又慎!
你、我以及战友们都有可能死去,但绝不应该死于自己指挥官的愚蠢!
因为保卫排已经基本被打散编入各连排担任基层军官,楚少云最多只能抽调10人出来组成尖刀班,由他自己亲自带队,那应该也是1300人中唯一的正规步兵班。
这个时间点,正是经过一夜一日赶路后,终于背负着沉重装备赶到距离青石岩3000米的二道梁的两个半连宿营不到2小时的时候。
所谓二道梁,自然是由两道山梁组成的地貌!
两道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组成的山梁斜坡近80度近乎笔直,除了黄羊几乎没有生物能在其上落脚。
但二道梁之间却有着一个可以行人的便利小道,而且二道笔直山梁之间有着超过250米还算平缓的山坡,山坡上还算茂密的灌木丛深达近一米,站在千米之外看过去,就像是一个被两道笔直山梁夹着的平坦草原,成为当地猎人秋天时狩猎野鸡、野兔的必选之地。
虽然灌木丛内荆棘丛生,还有众多蚊蝇,但有足够草木遮挡以及还有山坡上散落的各种大石头做掩体,纵算遇袭也有一战之力。
所以,在黄昏之时抵达二道梁的轻机枪连和枪榴弹连以及一个步兵炮排在小何老师的力主之下,选择了以这里当宿营地,只等明日拖着沉重战防炮和步兵炮抵达的连队汇合,就向青石岩阵地进行支援。
那些恼人的蚊虫,部队里的那些民兵都是太行山本地人,自然有专门的药物进行驱散,没了蚊虫叮咬,疲惫的人们也算是能正常睡上几个小时,养精蓄锐等待明日进入战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沿着二道梁一直向前侦察了超过1500米的楚少云等人亦是疲惫至极,于是11人躲在一块巨石之下形成的天然岩洞里小憩,打算恢复点精力再行返回宿营地。
没想到这都还没睡着,就从头顶上传来一阵亢奋的叽里哇啦,直接把11名精兵都给惊着了。
这里,也有日本人?难道是传说中的日军特工队?
然后,伴随着一声声低沉的军令,不断有沉闷的脚步声传来,被薄纱捂住削弱不少的手电筒光星星点点映入悄悄探头观察的陆军中尉的眼帘。
一队队日军从二道梁一处低矮山丘越过进入二道梁内部还算低矮平坦的灌木丛中。
“我的个亲娘哎!这特么至少有一个日军步兵大队!排长,咱们得赶紧通知何厂长他们转移。”一名上士瞪大眼睛,惊声在楚少云耳边提醒。
陆军上士原属67军,也是个经历过松江大战的老兵,啥样的战场都见过,但当看到一个千人级别的日军步兵大队距离自己人不足千米,依旧是汗毛竖起。
不是一个日军步兵大队战斗力有多强,而是他对自己那些几乎由学生、工人、民兵组成的两个半年没有太大信心。
尤其是在楚少云的疯狂编制下,无论轻机枪连还是枪榴弹连,基本没有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