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平前世便一直有个疑问,就是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大明正统皇帝,为什么在他死后的庙号会是“英宗”。
庙号起源于商朝,最初是为了在君主去世后立庙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那些功高德勋的君主才能获得庙号。
做为大明唯一被敌国俘虏的君主,正统皇帝不光有庙号,而且还是评价很高的‘英’这个字。
“英”字代表着出类拔萃、聪明智慧,属于美谥,通常赠予年少有为的帝王。
且不说别的,单就是他被也先抓去这一件事,就没有资格用‘英’这个字。
除了庙号外,他的谥号也很奇怪“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庙号和谥号是两种不同的称号:庙号则是表示尊崇,没有不好的庙号,只有好、很好和非常好的分别;
而谥号则是用来盖棺定论的,用几个字来高度概括逝者的一生,有褒义、贬义和平谥之分。
庙号好也就罢了,为什么连他的谥号也都尽是褒奖?
后世人难以理解的关键,其实关键就在这个土木堡之变上。
由于满清的抹黑和篡改,后世知道的土木堡之变由一场内部的兵变阴谋,变成了一场外敌入侵的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场内乱,使得正统皇帝被钉上了耻辱的标签。
但其实正统皇帝其实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这一点从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得出来。
可以说是大明后期的政治格局,基本上都是在英宗时候定下来的。
而正统皇帝的悲剧,其实也早在成祖时期便已经种下。
成祖朱棣是造反起家,造反本身就是对于封建王朝法统来说是巨大的破坏。
这时候皇帝如果不遵从礼法来克制自己,那么大概率王朝后面会个个学他的样子造反。
所以朱棣为什么对喜欢的二儿子雪藏,同时又对朱高炽没有立即宣布太子身份,其心中的纠结便可见一斑。
因此成祖喜欢朱瞻基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喜欢他的谦恭守礼。
只是成祖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他精心选择的两个继承人会联手把大明江山葬送。
首先是仁宗,作为成祖克制自己遵从礼法选定的接班人,以乐意与大臣交流提高臣下参与朝政的做法赢得了好名声。
永乐最后几年,民力下滑,仁宗用反对成祖既定政策的方式来恢复民力,其作用有利也有弊。